阳明心学170――温水煮青蛙
(2020年8月25日8:11)
读《与马子莘》一文,其中有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文中,阳明先生对于马子莘的字和文采的进步给予了肯定,但是隐约感到在学习阳明心学的根本方面,也就是成为什么样的人方面,偏离了学习轨道,写到“迩来子莘之志,得无微有所溺乎?”
马子莘也许已经沉湎于书法和文采中,在享受那个过程。把原初追求“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目标,潜移默化转移到了书法和文采上来。就象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当水慢慢地加热时,根本感受不到温度。还许在享受那种渐温的感觉,当真正感觉到热时,再想跳出舒适区就难了。
马子莘在沉醉于书法和文采中时,才开始也许感觉不出来什么,当沉浸在赞扬、夸耀、喝采中时,慢慢地就忘记了追求的初心是什么。一旦醒悟也许就晚了。历史上多少人,才开始是那样的壮志豪情,最后慢慢地归于沉寂,不都是走着走着忘记了原初的路吗?
我学习阳明心学也是这样,初心是修心,要存天理、致良知,坚定不移地走在成圣成贤的路上。可是,学着学着就不行了,豪情在减弱,学习劲头大不如前,更感觉到修心是那样的艰难。革别人的命难,革自己的命更难。我明明知道要知行合一,但我就是偏重于知,而忽视行。每天虽然听、读、写,但真正从每天的实践中体会出的东西很少,也就是说修心方面重视不够。往重里说,根本没重视修心,只在那里咬文嚼字,偏重于文字方面,这与马子莘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早晨,我与儿子一起去运动,妻子也跟着去了。本来昨天早晨因为儿子走得慢,没有效率我批评了他。今天一早,他的效率一定会高。我也能感觉出来,我在前面走得快,儿子在后跟得也快。我就是想锻炼孩子的效率。
可是,妻子一参与进来,她的步伐明显得慢。她一看儿子走得慢了,就陪着他走。我明白她是关爱儿子,是体贴儿子。我也想体贴儿子呀,可是他学习、做事效率不高,不训练又怎能提上去呢?当我回头一看,他们走在后面很远时,就指责妻子,让她加快脚步。
我也理解妻子,可是一直这样慢腾腾地走下去,没有时间的概念,表面上是疼爱孩子,其实并起不到训练效率的效果。我知道当面指责不对,但是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如果从致良知的角度出发,我做得不对,我应该采取另外的方式,既不伤和气,让妻子感到舒服,又能起到快速度走的目的。可是,我意识到了,没有这样去采取别的方式,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妻子和儿子的感受。是我的大男子主义和自私之心在作怪,让我偏离了致良知的轨道,离修心远着呢。
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一文中强调,做事或工作学贵专、学贵精,最重要的要学贵正。学习最重要的那个本就是自己的志向。那如果我们表面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离自己成为那个人,离自己的志向越来越远。在本文中,阳明先生也是提醒子峷要好好的反省自己,从中我也感觉到自己也要好好地反省自己,不能象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如果不及时、不时时纠正偏差,真想跳出舒适区时就跳不出来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