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作家王秀云和她的作品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传奇。就连莫言都忍不住夸她了不起。她五十多岁了,累计发表和出版的文学作品有100多万字。
那么,一个目不识丁,只会洗衣做饭,干农活,连自己名字最简单的“王”字都不会写的山村农妇是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呢?
一切都源于她那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争气的大儿子。她管教打骂他,恨铁不成钢。
儿子求饶说,你别打了,我考上清华,不给父母丢脸,行了不?
她听了嘲讽儿子道,就你?还想上清华?
你要是考上清华,我就放下锄头,成为作家。
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变成了他们之间的赌约,而这个不经意的赌约竞改变了母孑俩的人生。
王秀云和儿子一起发奋学习,常常学到半夜,一个疯狂解题,一个拼命读书认字。
王秀云开始认字时已经四十二岁了,她就从最简单的汉语拼音,查字典学起。
目不识丁的王秀云通过刻苦的读书认字,竟然读完了四大名著,接着开始读外国的各作,渐渐地就这样积累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之后,她开始尝试写作,随后她的作品陆续在报刑上发表。
没想到,王秀云凭借着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坚持和执着成了一名作家,儿子也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硕士。
王秀云与儿子共读,共写,共生活,成就了一个传奇,这也是现在人们推崇的教育改革新主张的成功典范。
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说:“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她为做好母亲,甚至为了去英国陪两个儿子读书,曾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到伦敦办事处工作。
在林郑月娥心目中,陪律孩子成长,比其他都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长花期,她不想让她的儿子,在最需要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陪伴。
林郑月娥有个简单的想法:年幼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照顾,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儿观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陪伴教育,也让她很欣喜,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老大林节思,老二林约希都毕业于剑桥大学。
不管普通人,还是名人,你即使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不能陪吃饭,那么想方设法陪读书,陪写字,陪玩耍也是可以的。有时用心的陪伴,不仅孩子长大了,你自己也会收获成长,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有些父母总是推说忙忙忙,其实现在的七口之家或五口之家,孩子的父母回到家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刷刷微信微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
想要让孩子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父母必须与孩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因为再多的言教也不如身教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