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元宵的文章。元宵似乎自古就是文学的一大热门素材,我又看过许多这方面的佳作,一直未敢动笔。今日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写下,只因有些事再不写,日后可能就记不清细节了。权当练笔,如有瑕疵请大家多指正,谢谢。
夜的帷幕悄然落下,节日的氛围,随着全县第一朵烟花的绽放而浓烈起来。接着,仿佛一呼百应似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广场,每一处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变得热闹非凡。打(放)烟花的、放天灯的、舞龙灯的,似乎比过新年还精彩得多。
这是家乡县城的元宵节。虽说有明文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可由于某些原因,这一套在小县城就是行不通,这些禁令也就与我们都无关了,虽说这不知算好事还是坏事,但总而言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里的节日气氛一如往常。
乡下以前有说法是,元宵吃得好,一整年就吃得好。于是这天晚上,父亲带着爷爷奶奶和我出去吃饭,点了五六个菜,居然也没吃剩多少。老人家都吃得特高兴,给我讲以前乡下过元宵的风俗,奶奶还饶有兴致地念起元宵的贺词,具体内容我也没记住,是用家乡话念的,十分押韵而有节奏感。
回家路上,县城已是处处火树银花。五彩斑斓的烟火在噼啪声里纷纷绽放,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行至一处广场,见有人正在放天灯。一个透明的大油纸袋,写上愿望,再点上纸袋下铁丝扣着的蜡烛,双手拎着往天上一送,它就晃晃悠悠地飘上天去了。放天灯的人多起来了,天上于是有了许多温暖的橙红色的火光,在晚风吹拂下列着队伍,朝北边飞去了。
我想,小堂妹要是在这,一定会兴奋得要命吧。儿童的心灵是那么天真美好,几朵绚丽的花火,便可以填满她的心,让她高兴一整晚,如果再买上一包小饼干给她就更妙了。还有大堂妹,虽然已读初二了,可心智却像是几岁的孩子,要是请她一顿烧烤,边吃边看烟火和孔明灯,一定会把所有烦恼都忘掉吧。只不过此刻她们都远在鄱湖对岸那个严禁烟火的省会城市,无法欣赏这良辰美景了。而我只身一人,纵有千百思绪,更与何人说?
车窗外的景致逐渐模糊,爷爷奶奶的絮叨声也渐渐消失,恍惚间,我又忆起了儿时的元宵。那个距离故园七百多公里的城市,承载了我众多的难忘回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