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化动物,所以,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人们常常说别人善于伪装,可自己其实也是一样,比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么,一个人究竟什么时候会流露真情呢?什么时候最能看到一个人的原型呢?
在《论语》子张篇中,曾子就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翻译一下,他是说,人没有主动流露真感情的,如果有,一定是在办父母亲丧事的时候。
从这个论点中,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本身以及如何能够去理解人,可以得出如下两个方面的看法。
一是人是角色转换的动物,不会轻易流露真感情。这个我们可以好好体会一下自己的经历,也可以看看身边那些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情很难自然流露,我们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任何事情,不亲自去经历,都无法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没有亲历过,就没有真感情。这也是为什么还有一句针对当兵的老话,叫做“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说的就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当时是比较苦,比较累,可是,事后这些苦累就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也就成为了链接血肉兄弟的牢固纽带。
因此,在一个团队工作中,也是如此。需要一起经历一些酸甜苦辣的事情,一起走过,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才会有共的体验,才会同频共振。没有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就是一盘散沙。只有一起经历了,才能够走到一起,才能够看到彼此的真情实感,才能够融合。
二是看人,也要在真情流露之后,才能够更加清晰。人与人的信任,人与人交往,人与人互相选择,要在什么时候?当然是在真情流露之后去看看,看好了,也许可以终身依靠。这里面,曾子说的好,你看看这个人在给父母办丧事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情况,你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情况。你再看看这个人在高光时刻是什么情况,你又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情况。
还有一个,咱们都知道的一句老话,“酒品见人品”。一个人品相如何,也可以看他酒后吐真言的时候怎么样?酒后乱不乱,酒后稳不稳,这个跟一个人品相有关。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才更容易显露真感情。
反过来说,察人需要择机,去看看真情流露的时刻,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这个机,就是人在喜事,丧事,酒后事,乃至困难面前所展现的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