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文学上的造诣无疑很高,但他却被世人嘲笑,究其原因是他纳尼妾的传闻。对于这个传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晚年他在反省自己罪行时,承认自己曾经纳尼为妾,这就加重了世人对他是伪君子的传言。朱熹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看来是一个书呆子,个性正直,由于他正直的个性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事。
朱熹在历史上是一个低情商的人。在他担任皇帝老师时,他一方面让皇帝学习纲常礼教,克制自己的私欲,另一方面让皇帝学习《大学》,遵循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治国之道,甚至他告诉皇帝不要听信身边大臣,做事情要又自己的主见,并且还会把历朝因为听信朝中小人而亡国的事经常讲给皇帝听。一开始皇帝把它当做老师,对他说的话也洗耳恭听,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对他说的话很反感。
皇帝作为国家的一把手,但是要常常听一个老学者在自己耳边指责自己的不是,告诉自己治国的道理,好像他有过当政的经历一样,所以,皇帝对他说,让他担任皇帝老师这个职位太辛苦了,不适合他这个年纪做,所以给他派一个轻松的官职,他去做一个宫中官。这时的朱熹当然不愿意服从皇帝的安排,于是威胁皇帝他要辞去官职,回老家修养。如果这个时候皇帝把他辞掉,势必会让世人对皇帝有言论,毕竟朱熹之前是他的老师,让老师平白无故辞职影响总是不好的,于是皇帝试图说服他,希望她可以服从自己的安排,并向朱熹说明安排的本意,终于,他同意皇帝的安排。
经过这件事,皇帝对他更加不满,于是一直在等机会报复他,在不就后在朝中有人弹劾朱熹时,皇帝立马撤销朱熹的官职,并把他的学生一起贬职。或许在有人弹劾朱熹时,皇帝就在想终于找到机会了整治他了,所以,在弹劾事件爆出来时,皇帝借此机会立马剥去了他的官职。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帝对他积怨很深,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情商太低。
在宋宁宗时期,当时有人弹劾朱熹,列举了他的几大罪状,说他对于君主不敬重,对国家也不忠心,常常玩弄朝政,败坏社会习俗,其中最为人关注的是他娶尼姑为妾的事。他作为一个文学大儒事事讲求仁义道德,却不能以身作则,做出引诱尼姑这种不道德的事,让社会神的人对他反感。除了在社会中道德的败坏,在他家里也发生了一件让世人感觉羞耻的事,他的儿子的媳妇在他儿子去世之后却怀孕。在古代,丈夫死后是不能再出嫁,所以事实就很明确,最终,朱熹因为道德败坏而被斩首。这件事情也引起的大众的广泛讨论,他因此就成为伪君子的代表。
他提出了要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论,但他自己却不能很好地遵循,反而是做出了败坏道德的事,真的是言行不能一致,难怪当时人们会称他为伪君子。自己思想的理论他自己都不能很好的贯彻,他却希望别人去遵守,不过,虽然他最后的结局是他自己的作孽造成的,但他所提出来思想却影响了几个朝代的思想观念,这不知道是他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就他思想中对人性的束缚来说,这无疑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但如果从他思想留给后人的思考来说,那也是一笔思想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