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近40年的人生中,如果说有那么一点逆袭的话,是读书带给我的。
通过读书,我走出了闭塞的农村,来到城市;考取研究生,留在北京,结婚生子;过了10年温吞水的生活后,又是读书,帮我推开了一扇新大门,带我走进了更辽阔的世界。
我慢慢领悟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有更高级的活法,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在等着你,只要你愿意去争取。
小时候,精神真是匮乏呀,上学前大字不识一个,不知书为何物,上学后学到的每个字母、每个字都是新奇的。不仅不识字,生活常识也很匮乏,记得已经很大了,学到水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书本上的新知识。
小学时,班里偶尔有人带去一本小人书或故事会,我都第一时间抢到手,中午坐在家里月台上一气读完,书里简短的故事、从未见过的好看插图、仙女妙曼的身姿、美丽的发型,都给过我一些滋养,这是上小学时最幸福的时刻。小学高年级了,妈妈有时会从集市上给我们买回一本作文选,翻看着厚厚的作文书感觉好满足,虽然都是很简短的、作者为佚名的干巴巴的小学生作文。
我到现在还在羡慕和好奇当时的小伙伴是从哪里得来的书,是哥哥姐姐的?还是家里的谁从外面带回来的?如果当时有人告诉妈妈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买到书,我百分之一百二的相信,妈妈会非常听信并舍得花钱给我们买她认为最好的书。可惜,30年前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农村。现在报刊亭还在出售故事会,有时候我会站在书摊前看一会儿封面,算是怀念,故事会里的故事都算不上雅致精彩,远没有奶奶讲得故事鲜活有生命力。
小时候在农村,每天生活在大地母亲丰盛的资源里,只知道饱腹,却不懂得感知欣赏。如果从牙牙学语开始,可以接触适合年龄段的优质图书,知道万物都可以为我所用,边读书边感知,有意识地观察/感受身边环境、事物,我们的头脑必将更加清晰有逻辑、也更懂得感恩珍惜。这些知识和感知储备,会让我们在以后读书学习的过程更轻松、也更有趣。
读优质图书,就是和优秀的人在进行高质量的对话,从书中可以找到心灵共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取好的建议、更合理的前进方向等等,读书的乐趣,只有读过才知道。妈妈给我们讲小时候住的老房子,数次用可好了可好了,她不知道自己家的房子正规的说法叫“二进的院子”、“五正三厢的房子”,如果妈妈能在书里读到这些内容、自己用文字写出这些内容,对妈妈来说该是何等的欣慰,可惜妈妈只上了3年学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直到现在妈妈对识字都充满了热情,多认识一个字/一个词都开心不已。
父母能传给孩子的只有精神财富。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爱读书的模样,都是孩子日后人生的护身符。哪怕不能陪在孩子身边,通过书信/电话沟通传递给孩子向上的精神也是很好的。孩子只有打开了心灵之眼,保持和自己的内在、和更优秀的人、优秀的书籍交流,保持一直向前,少踩雷少掉坑就是最棒的生活状态。
爸爸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像孩子一样玩耍。儿时记忆最深刻的是爸爸教我们打算盘、背二十四节气歌;春节前让我们姐弟每人写一副对联,和我们一起看街上贴出来的各家的新对联,探讨对联的对仗、韵律;下雨天爸爸给我们用火柴棍瓶塞做捻捻转,和我们姐弟盘脚坐在炕上玩盘脚盘。盘脚盘的游戏规则是爸爸唱着儿歌,一个字点一个小脚丫,儿歌最后一个字点到哪个小脚丫,哪个小脚丫就收回去,最后留下的小脚丫为赢。具体歌词不记得了,但儿时其乐融融的感觉一直留在了心里。(百度上盘脚盘儿歌韵律是和小时候一样的:盘、盘、盘脚盘;脚盘高,磨大刀;大刀快,切辣菜;辣菜辣,切苦瓜;苦瓜苦,起豆腐;豆腐脓,切棵葱;葱花,芫荽;小脚、 蜷回。)
我12岁时,爸爸妈妈到了北京,我们姐弟成了第一代留守儿童,陆续上了寄宿学校,父母不在身边加上青春期,姐弟四个像断了线的风筝,我和弟弟都从优等生变成了差生。寒暑假到爸妈身边,爸爸还是会给我们讲故事,天马行空的聊天。90年代,农村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小学毕业就不再上学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不上学的可能性。爸爸很希望我们好好读书、用功读书,经常和我们探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真正意义。
初中毕业我没考上高中,家里没有探讨其他可能性,我去复读了。复读时重新开悟了,回到了爱学习的状态,记得当时每天早上很早起来,拿着书到房顶晨读,早上带上豆包当午餐,其他同学都回家吃午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教室学习;高中时,学校放假回家,一个人坐在已没人居住长满草的院子里,大声朗读课文。现在想来,都为自己当时的学习劲头所感染。
感谢爸爸妈妈,遗传给了我好基因,骨子里藏着对知识的渴求;
感谢曾经当过幼师的BINGBING妈,给初为人母的我传达了正确的育儿理念,使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绘本这种图书;
感谢亲爱的YY,帮我链接到了HH妈妈(QP),继而链接到静阅童心读书会(SJ姐)、链接到HY,然后又链接到UP读书会(子木)、链接到大熊老师,这是我再次推开读书之门后,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风景,SJ姐对童书的热爱精通/对个人成长的深刻理解,子木对姐妹们成长的无私厚爱/知识体系的广博,都给了我很多很多的信心:找到自己的热爱,深耕学习,你想达到什么高度全取决于你。
如果能回到童年可以有一个改变,希望我的童年是被优质图书填满的童年,可以随心所欲地看喜欢的童话故事、少儿读物、儿童小说,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读故事,讲故事。我相信这样的童年会让我更有灵性、更有富足感、也更有远见。童年时光不可回,现在有条件生活在满眼都是优质图书的环境,在图书中回到童年,也是幸福的事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