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反复出现的问题是写作业喜欢涂涂改改,致使作业卷面非常潦草。写作业的时候我常常倾向于在作业本上直接作答,当无法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时,就会在某一步骤上卡壳,结果写错某些步骤后就常常发生涂改现象,造成卷面不整洁,这时候写作业的心情就更烦躁了。而且这个习惯也严重影响到考试时的分数,我犹记得高中时因为书写不工整,英语作文的分数往往大打折扣,始终没能迈过20分的门槛。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行动前做好思考准备。
我个人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写作业时急于求成,下笔前没有经过仔细的知识点串联思考,只是凭借脑中零碎的记忆片段去写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对照答案后我自认为正确的解题思路却与答案截然不同。因此,写作业时我再也不敢蛮冲直撞,而是在草稿纸上梳理好题目流程后,再小心翼翼地写到作业本上。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检验时间:4月15日
检验地点:亚青学生宿舍
先前的做法:为了尽快完成作业,我习惯于直接在作业本上作答。由于书写习惯的影响,写作业时常常要涂改,结果继续作答时才发觉所剩下的作答空间已经不多了。
优化后的做法:在理解题目的大意后,我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在草稿本上慢慢琢磨题目的步骤流程,当初步写出答案后再检验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当确认无误后,再将这个答案搬运到作业本上。特别在做数理化的作业时,这个流程就要做得格外小心,因为做题的最大难度不在于背诵公式,而在于计算数据,就跟拼接电路路线一样,如果在计算机上输错一个数或是一个符号,那么之前的计算就没有意义了。比如做材料力学的作业时,还要注重单位的换算。
尽管字体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但至少涂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作答流程清晰明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这个原则也成功地转化一个生活习惯,那就是每天晚上22点半上床前,我都会思考明天各门课程所需要携带的物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上两个星期前因为忘了带草稿本,结果做复变函数课堂练习时,只能用铅笔在课本空白处做题题了。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