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功需要一种追求成功的动机
1 人体内的两大系统——脑脊髓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分享着类似的神经能量控制系统,脑脊髓神经系统的器官是大脑,交感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腹腔神经丛。前者是自觉的或有意识的,后者是不自觉的或下意识的。这两个系统互相交织,对任何一个系统的刺激都会传递给另一方。
2 从功能上看,可以把神经系统比做电报系统,神经元对应电池,神经纤维对应电报线路。电池里产生的是电。然而,神经元却并不产生神经能量。它们转化能量,神经纤维则输送能量。身体的每一活动,神经系统的每一刺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要消耗神经能量。这种能量并不是像电流、光或声音那样的物理波,而是“心智”。
3 我们以脑脊髓神经系统和大脑为媒介才意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因此,一切拥有皆源于意识。这种精神环境(即意识)随着我们所获取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改善。知识是通过观察、经验和反思而获得的。而小孩子未曾发育的意识,或者是傻瓜与生俱来的意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意识。
4 拥有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把这种意识叫做“内在世界”。我们所获得的那些有形的拥有,则属于“外部世界”。拥有内在世界的就是心智。让我们能够在外部世界获得拥有的,也是心智。心智通过思想、精神图景和行动来彰显自己。每一种成功的商业关系或社会地位,奠定其基础的基本原则,都是要认识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差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差别。
5 神经系统是主人,它是通过心智来执行自己的权力的。因此心智是宇宙精神实现的手段,它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纽带,是我们的意识与“宇宙意识”之间的纽带。心智是“无穷力量”的门户。神经系统跟心智的关系,就像钢琴跟它的演奏者的关系一样。心智只有当它赖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正确的时候才能完成表达。
6 思想是天生的喜新厌旧者,它是富有创造性的,总是不断地创新。我们利用思想去创造条件、环境及其他生活经历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做什么,取决于我们是什么;而我们是什么,则取决于我们习惯性地想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并引导内在的思考力量,使它更高效地运转。
7 浩瀚的宇宙看起来纷繁复杂,归根结底却只有两样东西:力量与形态。思想就是力量,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拥有这种“创造力”,还能控制和引导它,并通过它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力量与形态的时候,我们也就完成了精神化学中的第一项实验。
8 普遍适应的理念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普遍适应的理念是一切力量、一切形态之源,是作为万物之基础的“本体”。与固定的规律相一致,“万物”源于自身,并被自身所创造和维持。这就是得到完美表达的创造性的思想力量。在它出现的每一个地方,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有心智都是同一个心智,这解释了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深刻领悟这一道理,生活中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9 普遍适应的理念在我们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我们的内心,有着无限的力量、无限的可能,它们全都受到我们自己思想的控制。因为我们拥有这些力量,因为我们与普遍适应的理念息息相通,所以我们有能力把逆境变为顺境,把歧途变为坦途。
10 没有任何限制能够约束普遍适应的理念,因此,我们对自己跟普遍适应的理念合而为一这一点认识得越充分,我们所意识到的限制或匮乏就越少,所意识到的力量也就越多。
11 不管是出现在宏观世界,还是出现在微观世界,普遍适应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其彰显出来的力量的不同,是由不同的表达能力决定的。一块黏土和一块相同重量的炸药,包含了同样多的能量。但后者身上的能量很容易被释放,而前者身上的能量,我们至今尚没有学会如何释放。
12 人类的心智有两件外衣——显意识的(或客观的)与潜意识的(或主观的)。我们一面通过客观心智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一面通过主观心智与内在世界建立联系,二者缺一不可。在精神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心智都呈现出不可分割的统一与完整。虽然我们努力地想把显意识心智与潜意识心智区别开来,但都徒劳无功,因为这种区分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处理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已。
13 潜意识心智是联系我们与普遍适应的理念的纽带,我们通过潜意识跟所有力量建立起了直接的关系。潜意识是一个记忆的仓库,它储存了我们通过显意识心智所得到的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潜意识心智是培育思想的巨大温床,无论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潜意识都为这些种子提供养料。然后,思想开花结果后又带着自己成长的果实再一次作用于我们的意识。意识是内在的,而思想则是力量的外在表达。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脱离思想的意识,意识始终是以思想为前提的。
14 凭借思想的力量,我们把水变为蒸汽让它承载重负,把劳动产品变为商品让它流通世界。我们已经捕获了闪电,并将它命名为“电流”。我们已经驯服了江河,并让无情的洪水成为我们的奴仆。我们创造了流动的宫殿,让它们在深谷中开辟出坦途。我们胜利地征服了空气。尽管我们依然停泊在银河里的银色群岛之中,但我们已经征服了时空。
15 如果两根电线靠得很近,而且第一根电线携带的电负荷比第二根电线更大,那么,第二根电线就会通过感应而从第一根电线接受部分电流。这一现象可以形象地说明人类对普遍适应的理念的姿态。他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跟这一力量之源建立联系,但是潜意识中却已经受到了影响。
16 如果让第二根电线接触第一根电线,它就会尽其所能地负载更多的电流。当我们意识到力量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一根“生命的电线”,因为意识让我们跟力量建立起了联系。随着我们利用力量的能力的增长,我们应对生活中各种境遇的能力也在增强。
17 外在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只不过是我们的主导思想的反映。我们通过意识领会、思想彰显所渴望的条件。为了表达,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意识里创造相应的条件。要么是悄无声息地,要么是通过重复,我们把这一条件印刻在潜意识里。所以,正确思考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都让我们不能去理解。换句话说,没有意识,就无法理解。
18 建设性的思想会在潜意识中创造出一些倾向,这些倾向又把自己彰显为性格。对于“性格”这个名词,最通俗的解释是:由天性或习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特殊品质,它把一个拥有这种性格的人跟其他人区别开来。性格有外向表达和内向表达。内向表达是意图,外向表达是能力,二者分担着性格的作用。根据“引力法则”,我们的经历取决于我们的精神姿态。精神姿态是性格的结果,而性格也同样是精神姿态的结果,二者互为作用与反作用。
19 意图赋予思想以品质,把心智引向要实现的理想,要完成的目标,或者是要实现的愿望。意图和能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经历。能力,就是不知不觉地与全能力量协作的能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意图和能力必须保持平衡:当意图大于能力时,脱离实际的“梦想家”就诞生了;能力大于意图的结果是急躁,会产生很多徒劳无益的行动。
20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机遇”、“厄运”、“幸运”与“天命”等因素在盲目地指挥着我们的每一次经历。事实并不是这样,每次经历都由永恒不变的规律所控制。当我们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时,我们就把命运的指挥棒拿在自己手中了。
21 物质往往是通过一定的外观展示自己的,我们把这种外观称之为“形态”。由物质所组成的形态都是具体的、可见的、有形的。宇宙中的形态可以分为几个等级类别:始终保持唯一的形态,或无机形态,比如铁、大理石等等;有生命的形态,或有机形态,它有感觉,可以随意运动,比如动物;还有一种形态,除了上述特征之外,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拥有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类。
22 外部世界以个体的人为中心旋转,有组织的生命、思想、声音、光及其他振动,以及包罗万象的宇宙本身,都向我们发出振动,光、声音与触觉的振动,喧嚣与柔和的振动、爱与恨的振动、思想的振动、好与坏的振动、智与不智的振动、真与不真的振动。这些振动都指个体的人,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也不管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它们很少能抵达你的内心世界,大多匆匆而过,蓦然回首,踪迹已杳。
23 尽管有些振动对我们的健康、力量、成功、幸福是极其有益的,我们却无法抓住它们,不能把它们接收进内在世界里。内在世界很敏感,这是一种捕捉外部世界的振动并把它们传送到内在世界的能力。敏感性,是意识的形态表现。
24 如果把意识界定为一个通用的概念,那么意识就是外部世界作用于内在世界的结果。不管我们是清醒还是酣睡,意识都是感觉或知觉的结果。如此我们很容易认识到意识的三个层面,它们互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5 首先是“简单意识”,这是所有动物共同拥有的。它就是存在感,通过这种意识,我们认识到“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通过这种意识,我们感知形形色色的对象,以及五花八门的场景和状况。这属于意识的低级形态。
26 其次是“自我意识”,这是所有人类(除了婴儿及智力残障者)共同拥有的。它赋予了我们自省的能力,亦即外部世界对我们内部世界所发挥的作用。作为人类思想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是自省的结果,每个单词都是代表一种思想或观念的符号,都能传达特定的信息。
27 最后是“宇宙意识”,这是意识的最高层次。它超越了时空的概念,它也不受自身和物质世界的限制。宇宙意识是意识的最高形态,它同前两种意识有着根本的区别,就像视觉不同于听觉和触觉一样。宇宙意识跟前两者都不一样,其差别甚至超过视觉与听觉的差别。一个盲人不可能对色彩有什么真正的概念,然而,他的听觉会很敏锐,或者触觉很敏感。但是一个人既不能凭借简单意识、也不能凭借自我意识得到关于宇宙意识的任何概念。
28 不可改变的意识法则是:意识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主观力量也就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结果彰显在客观对象中。
29 直觉是把真理作为意识的事实呈现出来的普遍适应的理念的另外一种状态。心智通过直觉认识真理,把知识转变为智慧,把经验转变为成功,把外部世界的事物带入我们的内在世界,并且能够立即判定两种想法是否一致。
自我承诺
要坚强到没有任何东西能扰乱你内心的平静。
要对你遇到的每个人谈论健康、幸福和成功。
要让你所有的朋友都感觉到:他们是有价值的。
要对每件事情都抱乐观态度,并让你的乐观变成现实。
只想最好的,只为最好的结果而努力,只期待最好的。
对别人的成功要像对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
忘掉过去的失误,去追求未来更大的成功。
要一直面带笑容,时刻准备对你遇到的任何事物微笑。
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改进自己,使得你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
要大度得没有忧愁,要高贵得没有愤怒,要强大得没有恐惧,要快乐得不允许烦恼存在。
要相信自己很棒,并向世界宣布这个事实,不是用响亮的言辞,而是用伟大的行为。
要活在这样的信念里:只要你真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全世界都会站在你一边。
——克里森·D.拉
第11章
互惠使财富得到增长
1 墨西哥丢掉的所有矿藏,从印度群岛驶出的所有大商船,传说中所有满载金银财宝的西班牙船队,跟现代商业理念每8小时所创造的财富比起来,还不如一个乞丐得到的施舍有价值。
2 金字塔的基座又大又稳固,但是高高在上的塔尖不过仅仅能站一只鸟,然而它还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贫富的差距还在扩大,财富正在向更少数的精英分子集中。美国的进步要归功于它2%的人口。换句话说,美国所有的铁路、所有的电话、所有的汽车、所有的图书馆、所有的报纸,以及数不清的其他便利、舒适和必需品,都要归功于其2%的人,美国的百万富翁也是这些人。
3 谁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谁是世界的主宰,谁能拥有财富呢?我们从文明中所享受到的所有好处,又要归功于谁?当然是那些创造性天才,那些有能力、有活力的人。不要以为他们是衔着金汤勺出生,靠继承获得了财富。这些精英当中有30%的人是穷牧师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每年挣的钱绝不会超过1,500美元;25%的人是教师、医生与乡村律师的儿子;只有5%的人是银行家的儿子。
4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和普通人之间产生了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那2%的人成功地获得了生活中最好的一切,而剩下98%的人却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机遇的问题,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宇宙是由规律控制的。规律控制着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以及太阳系之外的整个宇宙;规律控制着每一种形态的光、热、声音和能量;规律控制着物质的东西和非物质的思想。规律给地球蒙上了迷人的面纱,让它充满了慷慨的施舍。它不只是对某一部分人慷慨,任何人都可以从它那里得到丰富的赠予。
5 金钱财富,恰如健康、成长、和谐及其他任何生活条件一样必然、一样肯定、一样明确地受到规律的控制,这个规律是任何人都必须遵从的。许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个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试图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规律。
6 如果不想被历史的车轮落在后面,如果想成为那个2%中的一员,你就必然要服从这一规律;事实上,新纪元、黄金时代、产业解放,都意味着那个2%将要扩张,直至优势状况逆转过来——2%很快会变成98%。
7 人类不再是拉线木偶,被动地受自然和命运的摆布。人已经变得十分强大,可以不费力气地控制劫数、命运和运气,就像船长控制他的船、火车司机控制他的火车一样容易。
8 万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同样的元素,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以看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关联,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9 一切事物都有颜色、形状、大小、两端。有北极,也有南极;有内,也有外;有肉眼能够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所有这些,表面上似乎是对立的,其实都不过是对这些对立面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同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也有它们各自的名称。然而,这正反两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事物整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方面。
10 这一规律的身影同样也出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当我们说到“知识”和“无知”的时候,也不是强调它们的对立性,无知不过就是知识的匮乏,因而仅仅是表达“缺少知识”的一个词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准则。
11“善”与“恶”是我们最常谈论的道德世界的核心词汇。“善”是有意义的,是可以触摸感知的,而“恶”不过是一种反面的状态,是“善”的缺席。尽管有时候“恶”也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存在,但它没有法则可循,没有生命,没有活力。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它总是被“善”所摧毁。恰如真理摧毁谬误、光明赶走黑暗一样,当“善”出现的时候,“恶”就会自动让路。因此在道德世界中只有一个法则,就是善的法则。
12 在产业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说到“劳动”与“资本”这一对词语,就好像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似的。但是,资本是财富,而财富是劳动的产物。因此我们发现,在产业的世界里也只有一个法则,这就是劳动的法则,或产业法则。
13 正如上个世纪末世界倡导竞争一样,这个世纪则是在人对和谐的呼唤声中开始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和谐是一种隐约出现的新观念,但是它的现身却预示着新时代的黎明即将到来,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将要来临,这样的思想正迅速在人们的心里传播,正在改变着人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14 因果相循,每一个原因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每一种境遇都是某个原因的结果,同样的原因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那么,是什么给人类的思想带来了类似的变化呢(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产业革命)?始终是新知识的发现与讨论。类似的事件似乎总在各个时代重复地出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注意。
15 仔细研究人类进步的历程,我们发现:产业集中化使公司和企业形成托拉斯,从而消除了竞争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后果,这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因为竞争是进步的动力,而产业世界里所发生的这一进展,后果又会是什么呢,进步会不会也随之停止了呢?由此引发的思想开始逐步呈现出来,它迅速发芽,在所有地方所有人的心智中喷发,把每一种自私的观念排挤出去,这种思想认为:产业世界的解放即将到来。
16 正是这种思想,才唤起人类前所未有的狂热;正是这种思想,集中了力与能量,它一脚踢开所有阻挡它前进的绊脚石,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使它停止或后退了。
17 创造的本能在我们每个个体身上都有生动的体现,人类生来就喜欢打破常规,不爱循规蹈矩,创造是人类的精神天性;普遍创造原则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因此人类的创造活动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它不能被根除,只会被盲目地滥用。如果这一伟大的力量被滥用了,被转变为破坏性的通道,变成了嫉妒,这会使他总是企图毁灭那些依然拥有创造权力的同伴的劳动成果,如此就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18 由于产业世界中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创造本能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往日的威风不再。一个人再也不能建造自己的房子,再也不能修造自己的花园,也不指挥自己的劳动;他因此被剥夺了个体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就的快乐。
19 思想是行动的领导,行动要听从思想的指挥。如果我们希望改变行动的特性,我们就必须改变思想,而改变思想的唯一方式,就是用新的精神替换旧的过时的精神,用健康的精神姿态取代现有的混乱的精神状况。
20 思想的力量虽然产生于人类娇嫩的大脑中,但它却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强大力量,它甚至可以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它使其他所有的力量臣服于自己,按自己的意愿去运行。拥有了思想的力量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的钥匙。而这一知识直到最近才被少数人所拥有,它将成为这些人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宝贵优势。那些富有想象力、富有远见的人将会把这一思想引向建设性的、创造性的通道;他们会鼓励、培养冒险的精神;他们会唤醒、发展、引导创造性本能。在这样的情形下,世界此前从未经历过的产业复兴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示于世人的面前。
21 亨利·福特在《迪尔波恩独立报》中形象地描绘了新时代的临近。他说:“人类如今正处于两个时期的分界线上,一个是‘使用便是失去’的时期,另一个是‘不用便是浪费’的时期。人类已经意识到,无需承担责任的童年时代已经永远地结束了,人类之父再也不无私地提供慷慨的给养。这使人们产生一种感觉:我们使用的越多,留下的就越少。有一句谚语表达的就是这种感觉:‘你不能吃掉蛋糕的同时又拥有它。’两全齐美的事情很少发生。”
22 在环境的考验和锻炼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智慧与现实,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懂得栽种与收割,学会了自给自足,懂得用不断再生的农作物做自己的补给,而不是缓慢消耗天然资源的原始储藏。这样一个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来。我们并不担心因为使用资源而造成浪费,而是担心因为不使用而造成浪费。供应流是如此丰富而持续,使人们烦恼的不是“拥有不够”,真正使人烦恼的恰恰是“使用不够”。
23 你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头脑中为我们所处的世界画这样一幅画:在其中,供应是如此丰富,日夜困扰人们的心病不是用得太多而是用得不够。这不仅仅是一幅画,这是很快就会出现的现实。亘古以来,人类一直依赖于大自然在很久之前储存起来的资源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终究有耗尽的一天。而如今,这一令人担忧的情况改变了,因为人类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人类有能力创造出这样的资源,它们能够不断再生,以至于唯一的损失就是不使用它们。有如此丰富的热、光与力的供应,我们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就是一种浪费,一种罪过。这个时代如今正在到来,它的脚步已经很近了。
24 燃料问题解决了,光的问题解决了,热的问题解决了,力的问题解决了,就这些方面而言,实际上就是把整个世界从这四种千钧重负下解放出来。整个人类也似乎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松了一口气,好像一个新的春天已经为人类而降临。但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燃料、光、热与力的整体状况得到了如此大的改观,那么人们将如何防止浪费而对这一切充分利用。
25 我们的下一个时期就在我们的面前,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正在接近的时代不是鲁莽浪费的第一个时期,也不是精打细算的第二个时期,而是丰富充裕的第三个时期,它迫使我们利用、利用、再利用,以实现我们的每一种需求。当然,照例会有“自私自利”与“服务他人”之间的最初冲突,但“服务他人”会处于绝对的上风。个人地产上的煤矿,其所有权很容易得到承认,但江河的所有权呢?大自然自身就会叱责那个声称对一条江河拥有所有权的人。
26 心智是精神的活动,想法是运转中的心智,是人类内在心智的外部表现形式;心智是精神上的人所拥有的唯一活动,而这唯一的活动却足以承担宇宙的创造性法则的全部职责。
27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便启动了一系列的“因”;而当我们的想法发布出来,并与其他类似的想法汇合在一起时,形成了观念,这便是“果”。如今,观念独立于思考者而存在,它们是看不见的种子,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带来千百倍的收获。
28 从古到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追逐财富。“财富”是某种非常具体、非常切实的东西,我们可以获得它、拥有它,为我们所专用、所独享。不知何故,我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黄金,按人均计算,每人只有很少的几美元。如果我们完全依赖于黄金的供应,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耗尽。如果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每天花掉成千上万,甚至是数亿美元,而最初的黄金供应并没有改变。
29 其实黄金和一根刻度尺一样,无外乎是一个量度标准,一个准则;有了一根尺子,我们就可以度量成千上万英尺;同样,有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数以亿计的人就可以使用它,办法只不过是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30 因此,我们只要用一件物品作为财富的符号代替黄金保持流通,每个人就能拥有他所想要的一切,任何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如此一来,匮乏的感觉就会离我们远去,不再对我们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
31 很明显,我们要想从财富中得到什么好处,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它,让它处于流通状态,这样其他人就会从中受益;然后,我们为了互惠互利而互相合作,将富裕的法则逐步推广。
32 许多人以为把金钱紧紧地握在手里就是拥有了财富,这是过时的、典型的守财奴的思想。其实获得财富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它保持流转;而一旦有任何协同行动使这一交易媒介的流通有阻断的危险,那么就会出现停滞、后退,甚至产业的死亡。
33 财富是一个狡猾的精灵,它很难被抓住,更难以安于一处,财富这种不可捉摸的特性,使它特别容易受到思想力量的影响,使许多人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获得其他人努力一辈子也无法获得的财富。归根结底,这还要归功于心智的创造性力量。
34 海伦·威尔曼斯在《征服贫困》(The Conquest of Poverty)一书中对这一法则的实际运转给出了一段有趣的描述:
人们几乎普遍都在追求金钱。这种追求仅仅来自贪婪的天赋,它的运作被局限在商界的竞争领域。它是一种纯粹的外部行动,其行为方式并不源自于对内在生命的认知,而内在生命有其更美好、更正义、更精神化的渴望。它只是兽性在人的领域的延伸,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它提升到人类如今正在接近的神性层面。
因为这一层面上的所有提升都是精神成长的结果,这种提升,其正在做的,恰好就是基督所说的我们为了富有而必须做的。它首先寻求的是内心的天国,它只存在于这里。在这个天国被发现之后,所有这些东西(外在的财富)都会接踵而至。
一个人的内心中,什么可以称之为天国呢?当我回答这个问题时,10个读者当中没有一个会相信我——绝大多数人对他们自己的内在财富完全缺乏认知。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真心实意地回答。
我们内心里的天国,就存在于人类大脑里的潜能当中,这种潜能的极大丰富是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软弱无力的人,其肌体之内也潜藏着上帝的力量;这些力量一直封闭着,直到他学会了相信它们的存在,然后试图展开它们。人们通常不喜欢反省,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富有的原因。在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力量的看法中,他们被贫穷所困;对自己所接触到的每一事物,他们都要留下自己信仰的印记。即使是一个打短工的人,如果用足够长的时间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他就能够认识到:他所拥有的才智,完全可以被造就得跟他所效力的那个人一样强大,一样深远;如果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赋予它应得的意义,仅仅这样,就足以解开他的镣铐,让他迎来更好的境遇。
通过认识自我,他应该知道:他跟自己的老板在智力上是平等的,或者可以变得平等,但需要的并不只是这样的认识。他还需要认识法则,并服从它的规定,换句话说,要想让自己攀上更高的位置,还需要更高的认识。他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信任它,因为正是忠实而信赖地持守这一真理,他的生命才从身体上得以提升。雇员如果不是纯粹的机器,任何地方的老板都会为得到这样的雇员而欢天喜地,他们希望有头脑的人参与他们的经营,并乐意支付报酬。廉价的希望常常是最昂贵的,就本质而言也是利润最少的。随着雇员智力的不断增长或者思考能力的不断发展,对老板来说,他的价值也就不断增加;当雇员的能力发展到能够独立做事的时候,就会有尚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
一个人对自己内在潜力的逐步认识,就是内心的天国,它将被彰显在外部世界里,并建立在那些与之相关的环境中。
一个精神陋室的设计方案,其本身就来自一桩看得见的陋室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表现在与其特征相关的、看得见的外部环境中。
一座精神宫殿以与之相关的结果发送出一座看得见的宫殿的精神。同样可以依此论说疾病与恶、健康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