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知识管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要接收海量的信息。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只要是互联网记录的,基本上都能信手拈来。我们接受的知识都是过载的,只有进行知识管理,才能以少驭多。我认为通过知识管理来指导决策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个体的强弱,一个强大的个体一定是运用深刻的知识体系来指导自己进行绝对正确的决策。也就是“结硬寨,打胜仗”。
什么才是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知识】,而是【为我所用】和【创造价值】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我所用,创造我的价值。
所以只有以这条标准建立的知识管理流程才是有效的。大多数人进行的知识管理只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归根结底就是产生了主次不分的情况。知识体系一定要被内化进我们的大脑内,才能为我所用,指导我们的决策。而信息收集和整理只是我们建立知识体系的工具。
知识的特性是什么?
首先我们得知道知识的特性是什么,才能更好的管理它。
知识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性:关联性+收敛性
1.关联性:
大多数的知识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原因是大多数知识的核心本质都是相同。由于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所以才会产生差别。
2.收敛性:
这个性质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压缩知识量。知识是由更本质的原理所推导出来的,这个原理被称为第一原理。所有的知识都能被收敛成多个第一原理。只要掌握第一原理就能压缩我们要掌握的知识量。
明确了这两个特性我们就能得出知识管理的最重要的步骤:
1.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找到更本质的原理。
2.因为知识是被推导出来的,所以要采用树状结构来存放知识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下面有几条小tips:
1.进行大量的输入。
在脑袋里没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也很难有质变。
知识管理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知识,我们追求快速成长,只有大量吸收高质的知识我们改变才会更快,所以可以从阅读大量好书开始积累知识。
2.深度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识体系其实就像打麻将,需要你基于自己已有的东西,对新事物快速做出反应:输入-处理-输出
学习的本质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深度思考不仅能吸收新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梳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逻辑结构,方便我们进行记忆。
3.应用知识体系。
输出学到的东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深刻记忆。
俗话说的好:用就是最好的学。运用知识体系对个人经历进行解释能够帮助我们内化它,并指导我们的决策。
下面分享一下我目前知识管理的流程:
我目前都是使用手机进行知识管理。常用三个软件:flomo,幕布和微信读书。
1.捕获知识点。
我会将微信读书里对我有所启发或者能够提升认知的句子都摘录到flomo里。
2.提炼知识点。
在flomo里对摘录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提炼它们都本质,然后总结成四字短语来概括并形成思维模型。
3.建立树状结构的体系。
我会用幕布对提炼后的思维模型建立逻辑联系,这个过程很爽但极度费脑,因为要深度思考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最后就会呈现出树状结构,方便我进行记忆。
4.应用知识体系。
建立好知识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复习,对于我来说最好的复习就是不断使用它。所以建立使用知识体系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会每天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运用知识体系来解释我的所感所悟。
5.定期整理知识体系。
人是不断进步的,一成不变的知识管理一定不是有效的知识管理。所以我养成了定期整理知识体系的习惯。只要哪天没事干了,我就会将我的知识体系拿出来整理,看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不能优化?知识是否还能进一步提炼?提炼出来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指导我的行动?只有不断的优化迭代,才能有效提升认知,才能快速进步。
目前对我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阅读、知识管理和写作。其中阅读和写作能够帮助我建立和内化我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结硬寨”。我相信只要自己运用知识体系的能力足够强大,一定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