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771】2018/01/24星期三 荐书蜜友:香帅彭彭
文:佚名
《芳华》看完,还是特佩服冯小刚对大题材的把握,真的是委曲求全并处心积虑。
这样,我们就完全能理解: 为什么《天下无贼》里,最后会出现张涵予饰演的警察,而葛优与刘德华的对手戏,全在张涵予的掌控之下。 一身江湖气的老炮儿,只认江湖道理的老炮儿,最后 为什么 还是寄出了那封举报信。
《芳华》也一样, 这是电影的基调。
饶是如此,我依然认为, 这是冯小刚,到目前为止,批判力最强的一个片子。
片子的主题,一言以蔽之: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他们的。
他们是谁?
他们是军区副司令员的儿子陈灿,他们是军长和护士长的女儿小郝。
在青春时代,他们可以在文工团成为局部核心,所有人都围着他们转,时代变化之后,大家下了海南,跑来跑去拿地的,还是军区副司令员的儿子陈灿。
影片里有多少真相呢?
洗碗拌嘴的时候,军长的女儿小郝说了一句话:这革命江山还是我们打下的呢!这逻辑,多么多么地熟悉啊。
一群少女在排练室里躲雨,说私下里才会说的话时,我们发现,身体发育最好的,也还是领导的女儿。
在这个文工团里,充满了阶层鄙视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关注的阶层固化 ,并不是始自今日,其实,在那个时代,早已经无以复加。
那些出身底层的人,根本没机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即便进了文工团。
如果你以为当兵就平等了,那就太天真了。
刘峰为什么必须是雷锋?因为他出身底层,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只有这样做,不断让渡自己应得的权益,才会被需要,才会在这个权贵子弟密集的地方刷到存在感。
而其他人完全不以为意,只是认为:好人就该做好事。
何小萍,一个劳改犯的女儿,妈妈改嫁,她改随继父姓, 误以为进了文工团,就可以因为当兵而改变被鄙视的命运。
不过她马上就会知道, 有一个透明的天花板,那是她可以看见,却永远无法企及的存在。
最严重的一次侵犯,是关于一件内衣的,仗势欺人的人甚至开始侵犯她的身体。但是舞蹈教练过来以后,居然没有任何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对挑头的那位——军长的女儿,连一句“你道歉”都没有。
鄙视链无所不在。并且,不仅仅是鄙视,而是,作为底层出身的人, 必须要用肉体、鲜血和青春,去捍卫自己的江山。
看惯了付出就会有回报,好人一定有好报的我们,在电影中忽然发现了一个要命的真相: 只有刘峰和刘小萍,两个来自底层的人,一个成了残疾,一个成了疯子。
所以,大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得不到厚待?然而 这个结果,对于这一阶层的人来说,或许不是必然,但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三轮车夫的残疾人刘峰,与阔太太小郝的重逢。一个是金字塔顶端的人,一个是被联防队讹诈的苦力。 这个事实已经昭然若揭。
而最不能忍的是,萧穗子和小郝,还在拿当年刘峰被林姑娘诬告的事情,取笑刘峰。行文至此,我们难道还看不到,这个电影所揭示的真相吗?
只有萧穗子,通过高考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还能以相近的社会阶层与陈灿,与小郝来往。
萧穗子当然也是干部的后代,她的爸爸被平反了。但看得出来,她的阶层与陈灿和小郝,依然有巨大的差异。但她有很好的文笔,她尚可以通过教育和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冯小刚的聪明,坊间早有评论。但我还是想点一个赞,这次,冯导真相了,而真相的呈现,便是最大的批判。
当然,也可能是严歌苓小说本身写得好,但不管了,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说出了局部真相的影片。
现在,轮到我们了。
我们有什么可以给到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阶层鄙视链中,不至于沦为被践踏的命运,而能尽量主宰自己的生命?
在电影里,唯一尚可以企及的,就是萧穗子的命运。无非是, 通过教育获得自由。萧穗子只是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就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
教育是唤起人的自我认识,让一个人觉醒,让他去追索自己的命运,发现自我的使命,从而有力量去追求更好更自由的生活。
而衡水化的教育,是叫人成为更乖,更听话、更驯顺,同时更有用的机器,从而更好地为人所使用。所以,衡水式的教育,并非我所谓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教育。
这也是我们持续要做体制外教育的最核心的动力,想要带给孩子们原力觉醒,让他们踏入生活之河而面无惧色。 这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掌舵。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协助他们积蓄持续而绵长的力量,让他们自己来打破阶层固化的枷锁,打碎那个透明的天花板,看到更多的美好生活的可能。
他们必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得到他们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