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严重污染,雾霾天气直到下午还没散尽,太阳只是球形轮廓,没有光线更没有热度,到处看上去如同在仙境一般,只是空气对人并不友好,带着口罩也能闻到那种呛人的味道。
每次降温之前,总有那么几天,温度不低却雾气笼罩,让人很不舒服,这次尤甚。手机信息、电视广播早在几天前就提醒,周末会有强冷空气来袭,大风降温加降雪,最低温度会出现在周六,零下十几度,最高温度也只在零下二三度,想想就够冷的。今天夜里小北风就要刮起来了吧,只是雪跑到哪里去了呢?
前几天还说有中雪,但今天手机的天气预报上,中雪变成了小雪,然后又变成了多云,不变的是温度,说好的雪呢?让谁偷走了?
每年冬天期盼着下雪。去年还好,下过几场,虽说不大,却还算应景。南方不下雪很正常,我们这里虽然不是东北,但也是纯正的北方地儿,没雪还算是北方么?前段时间,一山之隔的省会下得一片白茫茫,山这边只飘了几朵雪花,地面还没盖严实就停了,随后,那几片雪花也没找见,化成了水,让大家好遗憾。
尽管下雪后有诸多不便,只一个出行就很麻烦,车不敢开,脚不敢大步走,公交开得慢吞吞,但它带给大家的快乐心情是挡不住的。暂且不说从小就知道的那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不仅仅是一场大雪能净化空气、杀灭细菌,在人们的认知里,只有雪来了,才是真正的冬天。
每年的雪景是大家最喜欢晒的,在厚厚的雪上写上几个大字,量一量雪的厚度,拍几张雪后风景照片,打雪仗、堆雪人,亘古不变的玩雪套路,每年都乐此不疲,似乎在这短暂的白雪世界里,疯狂一会儿,在记忆深处铭记这一时刻,自己的心情能好上一年。
南方人羡慕北方人能看到雪,北方人羡慕更北方的东北人,天天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其实可能有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吧。以前的时候,雪下的时间长了,下得太大了,也会从最初的兴奋,慢慢演变成担心,怎么上班去呀,雪化了到处是脏水怎么办呢,又要去扫雪了太冷了……毕竟大雪还是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没有什么温室效应,每到冬天雪都是铺天盖地地下,与现在的东北有得一拼。下一次好多天化不了,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分不清是道路还是田野还是河面,晚上出门跟白天一样亮堂。我们都是在踩实了的雪上面滑着走,屋檐上垂下的冰棱子至少有半米以上,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偶尔化一点,但不长时间又给冻上了。
农村的土坯墙很厚实,屋里点一会炉子就比较暖合,自己小时候比现在抗冻,跑东跑西活动量大,当然也少不了娘给自己缝的厚棉裤、棉袄和棉鞋的功劳,那时候能穿暖吃饱就不错了,好看不好看的没想过。冻耳朵冻手是常事,家家孩子的耳朵和手都是红里带黑、长着冻疮的,偶尔有时屁股都冻坏,一暖和过来,那痒和疼的滋味没法描述。
孩童的记忆里,那些痛苦和寒冷都不在了,留下的全是美好。后来想想,大人们对下雪的印象应该很差,毕竟是缺衣少食,孩子又多,天冷了要穿厚衣服,计划经济时代没钱没票,哪有那么多的棉花和布料,只能把自己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穿,大人冷点不要紧。吃的更不用说,七十年代初是按工分分粮,后期才开始包干到户,自己种的一点粮食,交完公粮也得计划着吃,才能挨到第二年。每家的粮食都是先让孩子吃饱,才轮到大人。蔬菜之类更是少,记忆中墙角总有腌的一大缸咸菜和一小垛白菜,毕竟那时没有温室大棚。
到后来,每年的雪越来越少、越下越小,回忆里的冬天和雪都已经远去。现在盼着能下雪,也是想着能重温一下童年的快乐。希望,今晚能下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