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下5000年,春秋争霸300年,东周前半段的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这段时期,群贤辈出,助力各诸侯国争霸天下,智慧闪耀,老子、孔子、孙子三大思想家横空出世。
我们现在所用的姓氏,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大多也产生于春秋时期。
追本溯源,要了解中华文明的渊源,春秋史一定不能视而不见。
然而,对于这浩瀚的历史文明,从何入手才能快速理清历史和文化的脉络?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
抓手来了。
贾志刚所著的《了不起的春秋》,就是一套专供青少年阅读的漫画历史书,共六册。
书中撷取了春秋时期120年历史故事,100个姓氏故事,500年成语故事,600幅爆笑漫画,采用浅显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一口气讲透春秋历史。
贾志刚是著名作家、媒体人。主要作品有《说春秋》《说论语》《说战国》等。
书里给孩子们讲述的是春秋故事,同时,作者也将《诗经》《左传》《史记》中与其相链接的相关知识点也浸润其中。这三部经典经书是这套历史书的底色。
故事只是陈述事件本身,而从中延展出的知识点更能让孩子们去了解古人的思维、行为方式,获取智慧并运用到当今的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方成大材。
书中的历史不是戏说,这体现了作者的严谨;而书中内容的建构则体现了作者的巧思。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
贤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声名远扬。
作为齐国霸业的总设计师,管仲开展了一系列革新举措,开历史之先河:
制定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减免农业税、将盐铁定为国家专营、运用货币政策,推出“金融理财产品”、开展“商战”等。
通过推行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齐国民富国强,迅速崛起,繁荣空前。
孔子也视管仲为偶像,儒家常说的“礼、义、廉、耻”就是管仲提出来的。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就是来源于管仲的“至善不战”。
管仲曾留下来了一本书-《管子》,内容涵盖了儒、法、道、军事、经济甚至金融。现在常用的成语有不少也是出自《管子》,比如:周而复始、不翼而飞、令行禁止、小心翼翼、夙兴夜寐……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
孙叔敖做上了楚国的令尹后,志得意满,宾客盈门,有些得意忘形了。
一日,他遇上了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头,老头非常直接地指出了孙叔敖的自满之情,并对他提出了三条忠告:地位高,更要低调谦恭;权力大,更要小心谨慎;工资待遇好,更不能贪污受贿。
孙叔敖虚心接受,将此三条牢记在心,并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治理国家的这段时间,是楚国历史上最富足的时期。
“百善孝为先”。
母亲武姜因支持大叔段谋反,被郑庄公逐到颖城,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不久,他后悔了。颖考叔献计:“掘地及泉,遂而相见。”随后,郑庄公挖坑见泉,与母亲抱头痛哭,泪水如黄泉一般涌出。
虽然母亲有错,郑庄公仍顾及母子之情,履行孝顺父母的职责,及时反省并弥补,才有一个好的结果。
以上三个故事,仅是春秋史上的一个小场景,然而却彰显了华夏的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的价值伦理和道德标准。
而这些价值观、伦理观又成为了后世儿童启蒙读物的“精神观”,诸如《三子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回溯,春秋史是华夏“精神观”的源头。
少年读史,增加历史知识,学习古人智慧,更是“蓄德”。学习其中的价值伦理,践行往圣前贤的嘉德懿行,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合格的“人”。
少年强则国强,培养笃定的文化自信,从阅读《了不起的春秋》开始却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