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de星星
1
(图片为电影《心灵捕手》截图。)
昨天又又爸爸丢给我一个问题。
他问我:三年级的小朋友字都认识但是写不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会写这些字?已经教了好多遍了,让他多抄几遍,好像效果也不怎么样。
他非常苦恼,他觉得怎么会有记性这么差的小孩呢?
2
我们都是从小孩子过来的。
记得我小时候(大概是一年级吧)不会写数字“9”,急得抱着我妈大哭,我妈却笑得乐不可支,不过她实在拿我没办法,就扔给我一张白纸说:“你多练几遍,肯定就会了。”
我在白纸上画大大小小的“9”,真的就会了。
后来学写字就好像没遇到什么难题过。
因为学文我都这样去对付,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不会的时候反复练一练。
我家学霸挺多的,犹以我妹为最:她学习的时候,能把家里所有东西上都贴上标签,这样走到哪,随时都可以看到。所以她学习非常好,完全是她勤奋、全力拼搏的结果。
3
南宋开创“程朱理学”的“朱”,就是朱熹,在他的《三朝名臣言行录》里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那么这个司马温公是谁呢?故事又究竟讲了什么呢?
司马温公指司马光。故事大意是说: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这个故事其实表达的就是一句话:用力多者收功远。下工夫多的人往往收获的效果就好。
书不可不成诵。记忆力天生就非常好的并不是那么多,普通人都是勤学苦练才造就自己非凡的记忆力的。
第23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记忆大师,赛后采访中说自己小时候记忆一般,甚至也常为记忆英语单词和书本知识而烦恼。可见
大师也是通过勤学苦练而成的。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你感觉自己天生记忆力不好没有关系,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勤学苦练而有所进步的。
4
我们把话题拉回到又又爸爸身上来。相信有这样困惑的人不止他一个。作为家长,他想帮孩子找到一些捷径。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忙家长帮不了,也不能帮——你不能以身代替他。
那么你能做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是一个焦虑的家长能做的呢?
有的。
你可以帮助他养成“用力多”的习惯,意即勤学的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需要家长的关注、配合和督促的。又又这会儿可是非常需要这样的一个帮助。
帮孩子找一时的捷径,不如帮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如果实在想要帮他找找记忆术,那么这里提一个记忆大师也在用的记忆术。
记忆术原理很简单:就是运用已经记住的东西,和要记的东西通过想象、联想进行连接,因为想象和联想强调了图像,所以把要记的东西让右脑处理了,而右脑又是记忆力非常强的脑部分,所以记忆术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结合记忆术,建议多让又又去复习汉字的偏旁部首,利用汉字是由各部件组成的这个特点,多玩玩拆字游戏,把每个部件进行联想,比如在记忆“芳”时,就可将“芳”拆成“艹”和“方”,从音、形、义上加以联想记忆。
再如:“林”字,可以两棵树凑在一起,树很多的意思,“森”里面的树就更多啦。
另外,会认字却写不来,是由于孩子的文字书写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强化。从认字到写字当中还需要一些重复的练习。不会写,多写写。多写写,加强孩子的写字能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好不去践行母爱逻辑(就是孩子要什么,妈给你更多,孩子写累了,妈来帮你写。惯得孩子没相。),而是多一点父爱逻辑:理智一点,不能再惯着了。该学习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付出努力。
最后一句:学习少走捷径,多走点心,养成勤学的习惯,比让孩子走什么捷径都管用。
(关注地球上de星星,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