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日不经意间所读所思。
01
芝诺的圆圈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学识渊博,但他经常怀疑自己的知识,搞得他的学生们很疑惑。
有一次,一位学生向芝诺请教:“老师,您的学识这么渊博,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笑而不语,只是在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这让学生们更加疑惑。
这时,芝诺指着两个圆圈说到:“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这两个圆圈外面就是我和你们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大于小圆圈,因此我接触到的无知部分比你们大,这就是我的疑问往往比你们还多的原因。”
02
《师道》的成长之道
《师道》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金句。
“人未有不学而知者。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足,于是愈学,于是愈知不足,于是愈学,旋而复始,成长之道也。”
大意便是:人没有不通过学习而自知的人。不知道所以学习,学习后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更加努力去学习,于是更加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未知,于是更加努力去学习,周而复始,这便是成长的方法。
03
有知与无知
两个事例很形象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人通过学习后,在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所感触和思考的认知世界便比原来大了许多,对客观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触越多、思考越深,便会发现还有更多所关联的问题、现象无法理解、想不明白,因此便会越发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以及知识的匮乏。
而反之,人的认知圆圈很小,又不愿意去拓展认知圆圈,就会让视野变窄、格局变小、境界变低,就会把自己的小认知世界当成是“客观世界”,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进而会产生一些无知者无畏的念头、做法。
再换一个说法,就是:越是有知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是无知反而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04
拓展自身的认知圆圈,要谨防“信息茧房”
虽然说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科技进步、网络通联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学科的经典、前沿知识。
但是不要理解成我们的那个圆圈也会随之变大很多。
为什么,因为算法的成长进化,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听到、交往到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契合认知的信息、三观相符的朋友。
久而久之,便会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环境中,生活在算法营造的“信息茧房”之中,较之以往更难再接触到那些不熟悉、不喜欢、不爱好、不契合的事物,很有可能始终在低层次的“舒适圈”徘徊。
05
多读书、勤思考,少接触“很爽”的“干货文”“短视频”,是拓展认知圆圈的不二法门
多读书、勤思考,这肯定是没错的,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可为什么要少接触“很爽”的“干货文”“短视频”?
人性就是喜欢那些做了之后马上有反馈的事物,以及不需要太辛苦但是回报很大的事物。
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还有可能带走更多。
“干货文”看似节省时间,拿起来就能用,教你这个事怎么办,那个技巧该如何如何,感觉很有用。但是,只看或者说是多看这种文章看似很节约时间,还获得了方法,其实不然。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由于一个个干货,而不分析为什么、思考为什么该如此,只会陷于一个个这种情况下的这个事该怎么办?感觉赚到的时间会以其他形式让你失去更大的时间。进而,还可能失去“不变应万变”“随机而动”的灵性。
“短视频”有画面、有配音,还有文字和动感音乐,看上很爽,短时间内收到更多刺激,刷起来爽到根本停不下来。当你停下的那个瞬间,失落感、空虚感又会出现,不过回过头一想,很多很爽很有道理的视频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在脑海中留下什么。而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慢慢丧失。
而读书,让你在延时享受中拓展见识、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健全人格,更重要的是让你和作者有机会在你的掌控范围内平等对话、交流、思考,不赶时间、不走过场、不吵不闹、不被带偏,让你在作者创建的世界中慢慢游荡、细细品味、来回审视、深入思考。画出真正的圆圈,画出越来越大的圆圈
06
结语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