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说,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封面,由于最近关注PPT的缘故,这样简洁有力的设计排版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其次,它的副标题——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也符合我当下的兴趣。我想无论是线上营销还是教学,如果要想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选取与设定。你有货,但是无法用一种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输出,也无法受到到学员的认可,更无法促成快速的传播。那么要想做好内容,我们就要运用故事来包装事实,运用大家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更快地让大家掌握知识与技能。如同封面上丹尼尔·平克所说“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认同感》的第1章(用故事包装事实)中,作者就是用一个故事向我们例证:没人愿意看见赤裸裸的事实,即便袒露了真实的自己,故事才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开启全书,与书名有所呼应,毋庸置疑,吉姆果然是最会讲故事的那个人。
接着,作者用第2章(故事:影响和说服的最佳工具)和第3章(认同感:故事惊人力量背后的科学)的内容,跟我们解释:故事的重要性以及依靠故事获得认同感有它的科学支撑。
在之后的第4章到第14章,作者向我们说明,品牌故事的重要性——它只有跟消费者结盟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感以及长久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作者还以章节为单位,耐心地与我们讲述一个品牌故事的扩散之路、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品牌故事。
“我们所说的不是事实,我们深信的才是事实”。作者不仅仅谈品牌故事屹立不倒的问题,更跟我们强调品牌效果的真实性。现在的人们被广告烦怕了,产生的抵触心理比任何时代都强。作者用第15章到第17章的内容来向我们说明品牌故事的灵感来源、承诺效果真实性以及两者所带来的意义。就像作者说的“故事的结束反而意味着新的开始。”
在作者的论述中,有一些对我很有启发性的话,摘抄如下:
1. (P12)把你的品牌与一种理想或者是价值观结合起来,会使消费者对你的品牌产生共鸣。
2. (P37)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你们,而是从简单地引入构造故事模式的技巧开始,随后再展示该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
3. (P56)主题认同的大忌就是:主题“告知”。作为品牌最好留给别人去诠释,而非自己来解释。解释得越多,品牌的影响就越容易被忽视,甚至更糟糕,引起反感。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告知应该如何去思考。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句在暗示而不是去解释品牌的真正内涵。
4. (P58)你的外层是由你告诉人们你做了什么,以及你怎么做成的。它包括你的成就,经历和你的职业规划等。不幸的是,大部分私人品牌在这里起步,也止步于此。发现、创造和展示私人品牌的内层,让自己脱颖而出。
与其让别人听你说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如解释如何获得了这些经历对你更有帮助,更令人愉快。
5. (P61) 建立一段牢固的关系必须建立在拥有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6. (P63)首先必须看到品牌的内在品质。它不能被仿造。
7. (P67)我们不想被告知2+2的答案是4, 我们想自己来弄明白。讲故事的人会引导你去看,但是不会去干涉你的思维方式。
8. (P84)结盟:故事的最高境界:经营这个品牌,让它不断成长、自我完善并且与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联系。
9. (P88)结盟:故事的最高境界:比较一下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两者相似的话,是时候把你所代表的经历变成独一无二的价值观或者信仰了。
10 (P102)收集背景故事:令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看到的而不是我们听到的。
11 (P111)品牌个性化:很多时候,唯一需要改变的是,完善那些需要改变的信仰和价值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不论这些改变多么微乎其微。理想状态下,你总是希望用最小的改变实现最大的转变。所以,当一个增量性变化奏效时,就没有必要进行重大的改变了。也许你会发现,需要做的仅仅是强调其现有形象的不同方面,或者是更贴近当下的时代。
12(P114)品牌个性化:真实性要贯穿于品牌的价值观和信念之中,不会因为有新的机遇出现就胡乱编造,或者轻易改变品牌的价值观和信念。
13(P115)品牌个性化:当一个品牌将消费者和潜在需求者作为指引品牌发展的方向标,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14 (P117)品牌个性化:故事的主题就像品牌的内层,往往由一个更深层次的目标组成。情节就好比品牌的外层,解释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15. (P130)用原型理论分析品牌故事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可以明确动机、看法、喜恶和一些心理特征来解释品牌的营销行为。也可以借助原型分析来策划故事。
下面分享几个有意思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