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爱之名成了教育的主题。不打不骂、讲道理、主动学习、不施逼迫变成了影响孩子身心成长的主题词。然而,如果学生未来的诉求就是通过“逼迫式教育”变得卓越,我们却在这个时刻给予了宽容而耽误了孩子的前途。我们怎么承担这一切责任?我们来分析下背后的原因。
第一、学习是我们美好未来的最大概率
《读书无用论》如火如荼,人们总认为读书未必有好的发展,还不如直接进入社会来得有意义。从大概率来讲,读书是我们接近大牛的最大概率。我们接触了牛人,我们才有机会接近实现我们梦想的平台,我们才能有资格去接触更加系统、专业的培训,因为教育通向了一座融合人力、物力、财力的桥梁。努力需要人脉来放大,未来需要平台来实现。如果你渴望未来某一天去环游世界,突然和某大牛邂逅,他还愿意收你为弟子,传授你毕生之绝学,结果就是你成为万人敬仰、千人膜拜的无敌英雄,这个几率简直是痴人说梦。小说有很多类似的传奇人物,但是小说的真谛是什么?因为现实的残酷,人类需要心灵寄托,人们只能在虚幻中找到一丝慰藉。
第二、孩子心智不健全,对未来迷茫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做老师、医生、警察等等。当然,对于这一群体,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列。那么,对于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呢?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就任其为所欲为,让他去庄生晓梦迷蝴蝶么?结果就是他本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家长的仁慈而变得尸位素餐。因为是成长初期,我更坚持孩子使用西点军校式的教育,严格要求。人生就是不断重塑的过程,塑起来就是成长;反之,就是挫败。孩子对未来迷茫,我们指引他一个。
第三、人总是能适应环境,找到出路
最近读完了烧脑的《人类简史》,该书的一个观点特别能说明这一点:火的使用。因为人类的基因突变,一跃而变成生物链之王。人类需要生存、发展,所以他们征服了火。于是,烹饪、狩猎、保卫家园成为火的衍生品。如果是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皇帝,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给孩子带来了成长的局限。我们对比下遥远的人类,他们为了生存去思考、去发明、去运用。我们是否觉得自愧不如?换个角度来说,逼迫式的环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这个环境,找到出路。
逼迫式教育带来的完美结果
都说完美不是一个好词,既然不是个好词,我们为什么不送给我们的敌人?如果你有机会去享受奢华的航海之旅你为何还要守着地摊货而不放?完美到底好不好,试试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鼓吹完美不好,因为不完美的我们还配不上完美。如果有的孩子通过“逼迫式教育”能够更接近完美,我们为什么不给予他这个机会?以后就算他的辛劳付之一炬,我们至少不会遗憾,最多留下痛苦的回忆,可他们继承了无数卓越品质;如果未来我们因为错过当年的“逼迫式教育”而耽误了孩子的美丽人生,那个时候我们剩下的也就“江州司马青衫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