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1. 很多成年人极大地低估了儿童时期父母所产生的影响。成年后看似能自由选择、自己做决定,但童年时父母带来的影响极为强大,不过重写“程序”虽不简单,却也可以做到。
2. 成长过程中被管教太严或太松,会导致没有机会内化一种健康的约束自己的能力 。
学习关爱自己步骤二:
调节饮食
年少时经历情感忽视可能会在饮食上体现,如吃过多垃圾食品、冷冻或即食食品,影响成年后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不要责备自己,将精力用于关怀自己,避免感情用事地吃东西。需要拒绝时就说“不”,寻求帮助并善用帮助。优先自己的享乐,但不过度依赖食物来奖励自己以获得愉悦感。
学习关爱自己步骤三:
体育锻炼
终身锻炼的基石有三点:
意识到并理解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 找到能乐在其中的运动方式; 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如果家庭经常外出徒步远足或支持孩子玩一项运动,孩子享受其中,那么成年后更有可能珍惜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学习关爱自己步骤四:
休息和放松
绝大多数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分为两类,要么休息或放松得太少,要么太多,在两个极端中来回徘徊,难以达到平衡。家长教会孩子遵循规律且持续地照顾好自己,让孩子在明显疲惫时就去休息,能让孩子学会发觉自己疲惫的迹象,知道何时需要好好休息,内化这些技能后,成年后能很好地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
自我关怀第二部分: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有的两难困境是: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停止做不应该做的事。
父母对孩子情感忽视,不评价孩子做事,不给负面反馈,期望也不多。孩子需要自己创造一个声音,不仅缺乏规范自己、提高做事效率的技巧,也不知道对自己有何期待,或如何评估工作成果质量。孩子创造出的声音在严厉评判和彻底纵容间来回转换,导致紊乱的睡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工作日程。
作者给出“三件事计划”帮助成人改变思维方式重新教育自己:
每天必须做三件自己不想做的事;
每天必须做三件不想做的事,或停止做三件自己想做却不该做的事,并记录在“自我约束能力”改变表格上。坚持练习,自我调节会变得简单,能更好地管理冲动,完成无奖励但必要的任务,最后成为自主且固有的一部分。
自我关怀第三部分
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是没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生技能,能和孩子情绪相通的父母会将此技能教给孩子。
遇到情绪时,IAA A 规则能发挥作用,若情绪无法排解或难以应对,自我安慰就很重要。
自我安慰策略:
泡澡、洗长长的热水澡。
听音乐或某首特别的歌。
给车抛光。
锻炼,如跑步、举重、骑车等。
弹吉他或其他乐器。
烹饪或烘焙(注重过程,避免通过暴饮暴食来自我安慰)。
和宠物待在一起。
和孩子一起玩。
散步。
回味儿时感到舒服的一种味道。
给朋友打电话。
躺在地上看云朵或星星。
打扫卫生。
看电影。
静静坐着看窗外发呆。
坐在教堂里冥想。
自我对话:在情绪不好时跟自己说话,用简单而坦诚的事实提醒自己,如“这只是一时的情绪,情绪不会永远持续的”“你知道你是个很好的人”“你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你尽力了,只是没有达到最好的结果”“等一等,事情会解决的”“会过去的”“我需要找到我能从中学到什么,然后把这件事抛到脑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