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才略懂父亲对孩子的责任,此刻,正在教室窗外“偷”听家长会的我,踮着脚,眯着眼,贴着墙,听不着。胡思乱写,自得其乐。
当下这样一个所谓的精英化社会,孕育生命可以编辑基因,呱呱坠地可以豪华单间,吃饭穿衣可以奢侈顶级,养生疗病可以精细服务,完事升天可以高档焚烧。就教育来说,幼儿园有了高球培训,名曰全球化;小学有了火箭培训,名曰产业化;初中有了公参民,名曰生态化;高中有了国际班,名曰阶层化。说穿了,就是要给孩子塑造一个比较变态却基本符合现状的三六九等社会格局观,拆房卖地的把孩子往那些连我们自己都概念模糊的精英培养独木桥上推,嘴上说着无愧父母的使命,心里想着孩子成龙成凤后自己那无以伦比的成功感多他妈的美。
我们不应当去讨论精英化社会的好坏,因为这个话题没有意义。如果孩子不接受好的启蒙教育,如果不在辖区内重点小学读书,如果不在四大名校各类重点中学搏杀,那么,怕是离双一流等若干名牌大学遥不可及,手里的破船票基本是上不了央企、华为这些船,就连我大太原的人才政策也是不够格的。当然有例外,极个别。平庸的大多数可能会因为精英化的教育而有更好的未来,这一点毋庸置疑。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很久我也没有想明白,从精神层面,希望孩子成为我这样的人,满眼处处是阳光,当下满足便幸福。从社会层面,希望孩子成为不是我这样的人就好,时刻做好B计划,缜密坚强似超人。
家长会快开完了,儿子的期中成绩班级第十,这成绩让我豁然开朗。
我认为,十名上下的选手正是这个社会中幸福指数偏高,接轨能力偏强,遇事心态偏好,三脚猫功夫偏多,当个好优盘偏上的那一群人。前几名压力大,空气稀薄,步入社会往往痛楚较大。后面的选手零压力,反正闹不成,步入社会往往自力更生。倒是十名上下的选手,心态稳健,还常想着,咱使劲儿学也闹不上前三名,好歹前十名,比那些后面的强多了。没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概,这就是我想说的。
这样的社会,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精英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什么微妙的变化就会跌落桥下,我们应当全力以赴托着孩子去前进,应当不惜成本的为孩子提供精英化教育,更应当让孩子明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真谛。因为,角色再小,也要演好。
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喜剧之王》是他演绎水平的极致,也许于他本人来讲,便是对人生的见解。我想到了恩师好友辛勤工作、责任使然的路,堪比取经,最释怀的仍是守拙乐静的当初。其实,无所谓精英化的大角色,也无所谓平庸化的小角色,此二者必定会相互转化。时代如戏,人生如戏,雄心那一刻其实远比接受这一刻来的容易,力行向前追逐精英化远比扔掉包袱从容上阵轻松得多。
盼着孩子早日懂得,甘于用心去演好小角色,昂着头迎接一切未知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