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手机提示,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
史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清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清汤若望历法,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我们故乡不过寒食节,因为和清明就是隔了一天,所以,都是过清明节。对于寒食,自己喜爱书法,所以苏轼的寒食诗帖早就耳熟能详了。
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 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诗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今年大疫,举国同心,公抗疫情。我们取得胜利后,世界各国疫情又开始肆虐,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疫魔的阴影始终在我们心头上盘旋,让我们始终轻松不得。虽然说生老病死是人生常事,但是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却是使我们都受到死亡的威胁,仿佛一夜之间,人类文明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在死亡威胁面前苍白无力。一条条生命的消逝去,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祭奠,不只是为了逝去的人,还有,活着的人,更好的珍惜现在,更好的体会生活。想起了元朝王元鼎的一首词,与自己共享:
醉太平·寒食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
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
听街头卖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