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沈阳城外的一声炮响,撕开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又一道深重的伤疤。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不抵抗政策”的阴影下,东北三省迅速沦陷,3000万同胞陷入长达14年的殖民奴役。这段浸满血泪的历史,是民族的痛,更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实干的底气、复兴的担当,把铭记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
以“山河破碎”为戒,铸牢忠诚之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九一八”事变的屈辱,根源在于国家贫弱、信念动摇。抗日先烈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坚守,赵一曼面对酷刑宁死不屈,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二字的千钧重量。党员干部当以这段历史为镜,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融入血脉:要深学党史国史,从历史中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明立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绝不做“爱惜羽毛”的“开明绅士”,始终做对党绝对忠诚、让人民放心的“明白人”。
以“抗争不屈”为志,锤炼实干之能,做干事创业的“带头人”。从东北抗联“啃树皮也要战斗”的韧劲,到全民族抗战“同仇敌忾救亡图存”的拼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靠实打实的奋斗拼来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实干是破解难题的钥匙,本领是担当的底气。党员干部当以先烈为榜样,摒弃“躺平”心态、“佛系”思想,主动到基层一线“墩苗”,在矛盾集中处“淬火”;面对改革发展的“硬骨头”、群众急难愁盼的“挠头事”,不回避、不推诿,以“钉钉子”精神研究对策、推动落实,用解决问题的实效、群众满意的笑脸,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做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带头人”。
以“复兴自强”为任,扛起时代之责,做民族复兴的“追梦人”。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扛起“不让历史重演”的责任。当年先烈们浴血奋战,是为了后代远离战火;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要为民族复兴拼尽全力。党员干部作为复兴路上的“领头雁”,当把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在科技创新上,对标“卡脖子”难题勇攀高峰;在民生保障上,聚焦“衣食住行”补齐短板;在国家安全上,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领群众一起闯、一起干,用担当与奋斗为民族复兴铺路搭桥,做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