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出海,商业头脑,交流、机会,深圳出差一周的感悟和总结。
五月中旬在深圳出差,待了一星期。在这一星期中见了不少客户和供应商,也深深的感受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氛围。深圳跟北京不一样,坐在地铁里面,走在马路上,坐车在车里往路边看,很少能够看到老年人,特别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我几乎就没有见过。深圳确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到现在也40多年了,按道理讲,第一批深圳的建设者,现在也应该步入老年了,我想他们应该是离开深圳这座城市了,所以,从整体氛围上来看,深圳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年轻人、充满激情的城市。
我把在深圳的所见所闻所想总结了几个方面:
- 华强北的感受和思考
- 企业出海怎么做最有效?
- 自媒体很重要
- 有商业头脑的人,不发财都难
- 机会和资源是交流出来的
华强北的感受和思考
在华强北待了一个下午,转了华强北的几个大楼。在大楼里面转,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和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在学校里面做课题和刚刚毕业在公司里面干活,经常去北京的中发电子市场去采购各种的元器件,然后去中关村的海龙大厦、鼎好大厦,去买各种的电子产品,包括数码相机、电脑,DIY计算机。在中发电子市场跟海龙鼎好里面,一层楼的大厅,分隔成了一小个一小个的柜台。几个电子大厦连在一起,在各个电子大厦之间人头攒动,装满纸箱子的平板车络绎不绝。现在的华强北的几个电子市场,还是这样的情景。
在电商发展起来之后,北京的中发电子市场已经没落了,鼎好海龙大厦也没落了,所以之前我一直认为华强北应该有要步中发电子市场和鼎好海龙的后尘。毕竟现在电商平台起来之后,咱们也不会再去这些线下的一个一个小门店柜台里面去买东西,感觉完全已经体现不出这些柜台的意义了。
所以当我看到华强北的各个电子大厦一片忙碌的场景,我其实内心非常的吃惊,这完全颠覆了认知。 华强北就跟之前的北京的中发电子市场和鼎好海龙大厦一样,将一层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门店柜台,有卖元器件的、电子产品的、diy 电脑的,各个配件的。我一边在华强北里面逛,一边在想,这些老板他们开这个柜台的目的是什么呢?开柜台能挣到钱吗?赚的钱能够覆盖柜台的租金和里面工作人员的工资吗?
在华强北里面,我看到了很多外国人,从肤色和头发上看,应该是中东地区南亚地区的居多,还看到了白人,听他们聊天的语调应该是俄罗斯人。后来我跟电子市场的老板聊天,以及跟酒店的服务员聊天,我知道了这么一个信息:很多外国人就住在华强北附近的酒店,然后每天就到华强北的各个电子商里面去泡着,寻找最合适的货源,他们不关心元器件,他们最关心的是类似运动手表、电话手表、平板电脑,智能小家电这样的东西。我看到几个外国人在一个平板电脑的柜台前,我也停下来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他们跟跟柜台的工作人员是怎么沟通聊天的。
首先,外国人基本上不会说中文,一般是用英文聊天。华强北柜台的工作人员都是小年轻,基本也会说几句英语。有的柜台的工作人员不会说英语,就用翻译机跟外国人交流,也能够把生意做了。
而且,华强北的柜台里面的电子产品很多是白牌的,放在华强北的欢迎国人,其实就是国际倒爷,做电子产品的贸易商,为本国的商家淘货,找到合适的货,就买一些样品发回去,如果国内觉得合适的话就批量采购,然后在本国贴牌销售。这跟九十年代,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做的也是这个事情。
在国内各行各业卷出天际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还有机会,他们就是中国的九十年代和2000年左右的情况。
那么这些老板为什么还要在华强北里面开个柜台呢?
那天晚上跟深圳的一个老板聊天,他说了一下他的观点:
1.现在的华强北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要想在华强北租一个柜台,除了柜台本身的租金之外,茶水费要给10万,那是华强北的黄金时代。现在如果是在一层楼的比较偏的地方,租一个柜台的话,租金只要几千块钱就行了,这样一来,柜台的租金费用就大大降低了。
2.华强北的柜台,其实工作人员就两三个人,基本上都是一家子,自己给自己打工,就像开卖早餐的夫妻店,家庭店一样。每个柜台都会注册一个公司,公司基本上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也会开店。柜台上摆上两三台电脑,柜台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淘宝电商网店的客服人员。
3.打造公司的 IP 和知名度,创造跟客户的个人关系。整个华强北人流量还可以,有的单位需要采购的话,也会跑到华强北来,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公司的采购人员可以跟供货商直接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能够产生很多的新的机会,而且有一些操作也比较比较便于实施。如果纯粹是网上线上采购的话,你根本不知道供货商具体是谁,你是没法跟供货商建立私人关系的,很多操作也是没法干的。
4.外国人看不懂中文,他们在淘宝这些电商平台上是没有办法采购的,所以外国人跑到华强北来了,跟柜台上的人做线下交流。
总之,华强北还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