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后感

对朱自清的了解完全是因为《背影》这篇回忆性的散文,但也仅限于此。

在此之前,我是完全没有印象的。

不过在看完《背影》的这些年间里,却时常想起这个人,想起这个人写的《背影》,以及相关的种种细节。

第一次阅读《背影》,那时候是读几年级已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那时还处在一个懵懂的年龄。

所以,在一个思想还不太成熟的年纪里,去阅读这么一篇现在回想起来有种暖暖的感动的文章,体会并不深,触动也不大。

那时候也只是觉得这篇《背影》叙述的不过是一件离别愁绪;叙述的不过是父与子之间的“父爱”缅怀;叙述的不过是突显当时年代间的父子之间的情形……现在想来,感触却是大不相同了。

这些年,在外工作的日子偏多,在家的时日常常很短。于是,常常想起家,想念父母,想念家中的兄弟姊妹,想念家中的一切,回想,回忆,也回顾过往种种。

思绪偏多,感触颇深,千言无语,却不知怎么开口。

偶尔,脑海里常常蹦出来一两句话,没头没脑的,也不知道谁说的,还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大致内容却记得很清楚:

“你就站在这儿,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了那边报个平安。”

“不要紧,没事的!”

这些话每次都冒出的很突然,猝不及防,老叫我回想很久很久,可就是想不出来是谁说的。暗自猜测着,可能是父亲,又像是母亲,又像是长辈的嘱咐,却都始终不能确定究竟谁说过了这样的话。

想不通,也想不出来。

后来,渐渐忙碌了,这些问题也就搁置了下来,对此的好奇也淡了不少。

直到过了很久,后来在一个电台偶然听到《背影》的朗诵,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那些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嘱咐”,竟是出自这篇文章,原来我竟记得《背影》如此之久。

也许,这就是《背影》被称作经典,被传诵至今的原因吧。

(《背影》这篇文章)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贴合生活,朴素,细腻,细节而感动,真挚而平凡,温暖且感伤。

再往后的日子里,我便时常翻阅起朱自清的散文,渐渐的读了《匆匆》,读了《荷塘月色》,也由此对《背影》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那个年代,对“那一辈人”有了更多一些感触,同时也对《背影》里所写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思考。

短短一千多字,短短的一篇文章,出奇的我竟觉得厚重。

这一篇经得起思考,经得起考量,经得起推敲和回忆的文章,也是少数我至今还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去懂去体悟的散文。

以上,仅代表个人立场。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叙述都是寻常小事,却又更像是一个成年人试着去解释当年的“隐藏”其中的“爱”的真谛,这是父爱,是亲情,是父与子之间的“默契”,是一种传承,缔结,更是愧疚当年的“小聪明”。

“买橘子”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只是这样的一件事,却诸多细节描写,换作平常,换作以往,“我”肯定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吧?

只是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很多事一下子好像变了,变得不一样了。

准确的说,是父亲变了,家境变了,发生了诸多以往不曾在意的事(原文:“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道中落。),而自己也要离家远去北京大学。

一下子,“家”变得不像家,哪里是“家”呢?也许,以往是亲人在哪,家就在哪?或许,以往是,父亲在哪,家就在哪?或是,家人和房子在哪,哪儿就是家?

现在看来,“家”更像是回忆里存在着,而现实中却找不到以往的家了。

这多像一个时代的缔结,“祖母死了”,“父亲老了”(“买橘子”的细节是否已说明了“我”所感知的“变化”,即“父亲老了,不如以前了”。),新的家又要开始了不是吗?轮到“我”了。

回忆是回头看,真正懂得却是很多年后。

之所以记得那么深刻,是不是那一年发生了诸多的事?是不是那一年自己开始慢慢的去关注起“父亲”来了?是不是那一年,“买橘子”的一瞬间“父亲”就老了?还是说,离别在即,总免不了一些父子之间的“嘱咐”?

在更小的时候,不懂事是一回儿事,那时候也确实担子还未落到自己的头上。那时候自己在忙什么呢?对祖母可曾有过多一分亲热和亲近?对死亡可曾有过更深刻的体悟?对未来可曾有过期望和规划?

一下子,就变了,祖母死了,家道中落,所有的担子慢慢的父亲担不起了,连“买橘子”这种“小事”父亲也做的不那么利落了,开始计较起“小费”来了,赋闲了,一切都变得艰难了,这是“老了吧”,还是在提醒“我”已经变“聪明”了?

因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所以当我看懂了这些“当年的小事”我却依旧念念不忘当年的那个“背影”,这是一个“父亲”的背影,何尝不是一代人的背影,一个慢慢老了的背影,也是一个艰难和为“爱”去付出的背影。

文章一再强调“背影”,从侧面或直接提起,“背影”究竟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呢?

从寻常角度说,是一种关注,是一种距离,是一种沉默,更是一份厚重的无言的亲近。

望其“项背”,何情何怀?

当年的我,可是意气风发的我,所以开始不理解,各种“小心思”不断,真是“聪明极了”,“难过”父亲的“冷静”(原文: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觉得他说话不漂亮,觉得他固执,觉得他唠叨,踌躇,缓慢,迂,……这些何尝不是当年的“我”所体悟不到的?

只是当年祖母死了,我的泪水出于什么呢?亲人逝世?还是家道中落?还是一片狼藉?还是觉得孤零?

那时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出那样的话,安慰人的话,是消极还是积极?还是故作轻松?假装冷静呢?我况且是隔了一代人的“身份”,作为子女的“父亲”,他能真像表现的那么积极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句“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里的“不必难过”又何须强调呢?又何自我安慰,天无绝人之路呢?

父亲是懂得的,他懂得隐藏,懂得安慰自己,也懂得接受和面对。

而当年的“我”所看到的,可曾想到更多呢?

“买橘子”,再三嘱咐,各种踌躇,各种笨拙,与其说“老了”不如说,学会在乎了。

“我”何尝不是父亲的子女,他(父亲)所能给的越来越少了,自己(父亲)的条件已经很差了。作为父子之间,开始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于(我的)不理解,不理解“变老”的过程,不理解“担子”的轻重,甚至是幼稚的,自以为是的,还太年轻了。

再回忆时,晶莹的泪光闪现,是懂了,学会理解了。

文章末尾处写道:“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文章末尾,与其说是解释,不如说是懂得了,学会理解,愿意去理解了。

所谓感动,一定是懂得为什么而感动。

《背影》一文初看,更像是缅怀过去的光阴,回忆当年的“买橘子”情景,仔细琢磨,却也不难发现,那些细节的深刻,背景的交代,以及无意间被“我”识破的“细节”,当年尽管不懂,但毕竟是血缘关系,毕竟是父子,离别在即,还是免不了感伤,而买橘子的艰难,是不忍还是感动?是愧疚(之前的“误解”)还是另一份想要保护(父亲)的心呢?再看被人群淹没的背影,何其普通的背影,承载多少年重担的背影,终于不那么独特,不那么高大,终于“矮”下去了。

文章里,“我”数次落泪,有感而生,触景生情,还是少年柔弱,不经世俗的稚子之心呢?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我”再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再次读到父亲的信,“我”还是忍不住“晶莹的泪光”,这次是因为懂了吗?理解了父亲信中的份量(原文: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还是知道“父亲”意味着什么了?我不得而知。

《背影》一文让我看到了很多,表面的,象征意义的,以及真情实感所流露的不加修饰的“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继往开来的创新,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进步,也是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

时代变化着,人也跟随着时代一起向前。

祖母死了,父亲老了,终于,到我长大了,儿女在成长着,这是一个普通的“家”,而一个国家正是千千万万个“家”组成,时代更替,一代换一代。年龄之间的代沟,情感和背景的不同,认知和见识的广博,各不相同。

“背影”更像是一个链接,缔结着亲情和时代,缔结着关怀和感动,缔结着沉默和理解,缔结着长大和变老,或死去。

文章结尾说:“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相见”(父子之间)本是寻常,“买橘子”更是寻常,某一天这“寻常”也变得艰难了,“背影”不再模糊了,而是深刻,刻骨铭心,变成了某种化身,某种符号。

父子之间(亲人之间),那些矛盾,那些冲突,那些不理解,那些过往的种种“叛逆”,该放下了,未来会更加美好,希望一家和睦,其乐融融。

这日子,终究是过一天少一天,对老人,对大人尤其深刻呢!

时光短暂,愿亲人安康,愿相伴到老,愿“伦理纲常”,“孝道”都有安放处。

——读《背影》有感



书上狐狸

2017年12月《爱有所爱》节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1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0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1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1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3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57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65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9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9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