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行旅 39
第三十九课 我的神圣本质乃是我的救恩。
(1:1)如果罪咎等于地狱,那它的反面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两种答复方式。最明显的答复即是本课的标题:罪咎的反面就是神圣性,地狱的反面则是救恩。但我们会在第二段看到另一层次的解答:“罪咎等于地狱”的反面说法是“罪咎等于天堂”。
(1:2)今天练习的观念就如〈练习手册〉所阐释的〈正文〉一样,非常简单、清楚,毫无暧昧之处。
这段对〈正文〉的描述,大多数奇迹学员大概都会感到难以苟同。问题在于,唯有不再把精力投注在个体生命上,也就是说,唯有在罪咎感和特殊性无法从中作梗时,我们方能了解《课程》的教诲,而且发现真理竟然如此单纯。在这种心态下,才能体会到《课程》的“简单、清楚,亳无暧昧之处”。我们之所以觉得它难懂,不是因为文词或诗句的隔阂,或任何形式上的问题,而是我们打心底不想要了解它。我这样说,毫无任何攻击或定罪之意,纯粹是想帮大家明白为何我们觉得这部书不仅难以了解,更难以具体操练。只要我们还设法隐藏内心的意图,把身体当真,或赋予自己的个体性无上价值,我们就会发现这部课程严重威胁到自己的信念;而抵制有形威胁最常见的手法,莫过于把它的说法搞得暧昧难懂。
为此,若想了解《奇迹课程》,我们总得先让它进入自己心中;它一旦真正进入心底,我们就会发现,一周、一月或一年前感到不知所云的句子,突然跳到眼前,变得“亳无暧昧之处”了。由此可知,耶稣多处提到他的《课程》极其简单明了,绝非空泛之言,也毫无轻视我们之意。他只是想点醒我们,读不懂此书的原因在于我们内心的抵制。我在下面所引的一段话,耶稣当初是针对海伦说的:
本课程已经讲得不能再清楚了。如果你还无法了解其中道理,只有一种可能,你正以自己的诠释抵制它,才会感到难以相信。你的所知所见受制于你的信念〔投射形成知见〕,而你的知见又不足以认出其中的意义,你对它自然难以置信。(T-11.VI.3:1~3)
(1:3~4)我们对知性或逻辑这些玩意儿毫无兴趣。我们着眼的原是显而易见之事,它却被你自以为是的复杂想法所遮蔽,使你视而不见。
请看,一句话就把我们自以为神圣或高明的想法全都打碎了。其实我们多少都明白自己的种种想法根本称不上是思想,那些看似“深刻”的想法,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恐惧之念投射出来的阴影罢了。说穿了,我们最怕的正是《奇迹课程》的清晰度,才会发明“复杂化”这一抵制手法,使原本十分单纯的真理显得高深莫测。
《课程》的教诲就像太阳一般照亮我们的心灵,我们一开始害怕这光明,即刻酝酿出一层又一层的乌云挡住阳光。《课程》将这种抵制手法象征性地描述为“罪咎之云”(T-13.IX),或“烟幕”(W-133.12:3),“保护”我们不受真理(太阳)的光照。显然的,遮蔽太阳的乌云是指我们的理性思考,因为这些求知的理性能力全都别有用心,企图遮蔽奇迹教诲的单纯内涵。毕竟说来,真理的单纯内涵只能体验,无法借着大脑来理解。耶稣在〈正文〉针对“复杂性”,这么解说:
复杂乃是小我爱玩的把戏,它存心把原本一目了然的真相搞得暧昧不明。(T-15.IV.6:2)
复杂性与上主无关。它怎么可能与上主扯上关系?因上主只知道“一”。祂只知道一个造化、一个实相、一个真理,以及一个圣子。有什么东西能够与这个“一”矛盾?那么,祂怎么可能复杂?(T-26.III.1:1~5)
(2:1~4)如果罪咎等于地狱,那它的反面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实在不难回答。你若支支吾吾地闪烁其词,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暧昧不明。而是你真的相信罪咎等于地狱吗?
这正是问题之所在,我们毫不自觉罪咎在我们心目中与天堂无异。耶稣在〈正文〉第十九章“罪咎的魅力”(T-19.IV.一.(1))那一节特别提到,我们常情不自禁地想在别人身上看到罪咎。无庸置疑,如果我在他人身上看到罪咎,表示我先把自己的罪咎当真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我相信罪咎等于天堂,神圣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耶稣在〈正文〉也说过,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十字架之苦而是救赎(或神圣本质)(T-13.III.1:10~11)。
这一神圣本质一旦现前,个体性的自我概念就唯有遁形一途了。这就是救赎原则,我们的救恩即在其中。小我退位之后,所有问题及种种虚妄的解决方案也随之销声匿迹,最后只剩下真理之光。然而,这光明常令我们战栗不已。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试问,罪咎的目的何在?无非就是要保住个体性,也因此,小我才会警告我们,不要往心内看去!只因我们的罪咎和自我憎恨如此之深,只要一接近它们,我们就会粉身碎骨。于是我们不得不听从小我的计谋(“前言”已经细述过),开始打造一个世界和身体来遮掩这个“可怕的真相”。至此,身体存在的真正目的终于揭穿了,底下这一段〈正文〉为我们淋漓尽致地描述了身体存在的阴谋。我把整段的解说引用于此,之后还会不时引用其中一部分。
恐惧的小天地就藏在肉眼所见的那一层次底下,它成了整个世界的存在基础。世上的幻相、妄想、疯狂、攻击、愤怒、报复、叛逆,全是为了庇护罪咎而形成的,而世界又是为了隐藏这一企图而形成的。罪咎的那些阴影一旦浮现出来,足以覆盖罪咎显而易见的表相,世界才会如此孤独绝望而了无生趣。然而,这一罪咎的强烈程度却被罪咎的重重掩饰遮盖住了,让你认不出罪咎与掩饰它的世界其实是同一回事。身体无法看破罪咎的阴谋,因为身体本身也是为了掩饰罪咎而形成的,故绝不会让你看清这一真相。为此,肉眼从不着眼于自己的罪咎。它们只会去看罪咎要它们看的东西。
只要你还相信罪咎的真实性,身体就不能不唯唯诺诺地接受罪咎的指使。看似真实的罪咎,其实是一种幻相,把自身变得如此沉重、晦暗而让你看不透,它是小我思想体系的真正基础。你很难看出罪咎薄弱与透明的一面,除非你着眼于它后面的光明,你才可能看清罪咎不过是悬在光明之前的一片轻薄面纱而已。(T-18.IX.4~5)
我们毫不觉察自己选择罪咎的用意,就是为了守住个体性;我们不惜编织种种虚幻的想法,然后将它们界定为罪和咎,以等候上天的惩罚。世界与身体就是为了掩盖这一秘密、隐藏这个可怕的罪咎而打造成的。所以当耶稣问说:“你真的相信罪咎等于地狱吗?”我们一定会大声回答:“不信!”只要我们相信这具身体和人格特质代表了自己,便足以证明我们确实如此答复了。耶稣知道这是形色宇宙的人生现实,他才会说出下面的话:
(2:5~6)如果相信〔罪咎是地狱〕,你立刻就看得出〈正文〉所说的何等直截了当,你根本不需要这部〈练习手册〉。没有人需要靠练习才能得到他早已拥有的东西。
当我们抱怨《课程》艰深复杂,不断绕来绕去,简直太难懂了,上述几句话即是耶稣的答复。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这不是问题之所在。套句前面引用过的一句话:“上主的想法则恰恰相反。”(T-23.I.2:7)耶稣说的也是同样意思:“我的想法恰恰相反。”问题在于我们相信罪咎等于天堂,不愿相信罪咎就是地狱,而且神圣性才是我们的救恩。显然,耶稣绝无攻击或批判之意,他只是告诉我们:“你若不接受我告诉你的实情,便无法从《奇迹课程》学到任何东西,也表示你根本不想学习这部课程。唯有把你的学习恐惧症交托给我,我才能教你看出《课程》对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圣爱绝对不会遗弃你、背叛你,或置你于死地,你在圣爱的眼中永远是基督自性。你真正害怕的,正是这个爱。”
在此,耶稣再度提醒我们谦虚一点。他委婉地开导我们,让我们体认到:在灵修路上,我们仍是一个无知的幼童,十分需要智慧的兄长温柔地牵住我们的手,引导我们。只要我们仍与这具生理∕心理的自我认同,就需要这一部课程,需要他教导我们如何穿越阴暗的小我思想体系,迈向小我所遮掩的光明真理之境。只有傲慢的小我,才会认为自己不需要耶稣的帮助。
(3:1~3)我们已经说过,你的神圣本质乃是世界的救恩。那么,你自己的救恩呢?你无法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世界只不过是一面镜子,为我们反映出心目中的自己,所以才说,世界的救恩和我们自己的救恩其实是同一回事。
我们在〈正文〉已经读过,“拥有”和“给出”,“施予”和“接受”,“有”和“是”,内涵等同,故可以等同视之(T-6.V)。既然爱的实相是唯一实相,是一个圆满的整体,内在毫无分别差异,此外别无他物,我们才敢说:我之所“有”成了我之所“是”,我“给出”的,也正是我“接受”到的;它们是同一回事。这几个同义词可说为我们指出“唯爱存在,别无他物”的真相。当然,人尽皆知,在这个世间,“有”、“是”、“给”、“受”属于四码子事,我若给你一物,我就不再拥有此物。不仅如此,这一段课文还隐含了另一深意,它再次重申我们不需要为任何人领受救赎,只有自己有此需要。如果我仍是一位“尚未疗愈的治疗师”(T-9.V),是帮不了任何人的。下面这一句说得更为直截了当:
(3:4~5)人间的救主必须自己先得救才行。否则他如何传播救恩?
如果无法领悟万物一体的道理,不论在小我梦境或在天堂里,奇迹的教诲对我的理性和生活都无何意义。要知道,我一己妄念中的咎和每一个人并没有两样,而我的正念也是如此;只要宽恕一个人,等于宽恕了所有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属于同一生命。宽恕必须发之于心,而且也仅止于心,因为选择罪咎的原初一念发生于心内,故也唯有心灵有待宽恕。如今我们皆已明白,只需亲自接受救赎,救赎便会经由我们渗透于整个圣子奥体的。
(3:6)今天的练习就是有意帮你认出你的得救是世界得救的关键。
说真的,我们实在无需为了拯救世界而操心,更无需忙于改善地球或个人的生存环境。唯一需要“操心”的,是该如何拯救自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求助于耶稣,以他的眼光正视自己的错误想法及决定。
(3:7)只要你把这练习套用在周遭的事物上,整个世界将同受其惠。
这样的说法,对一般世人而言,可谓殊无道理。然而,奇迹学员在操练本课时,如果始终怀着“我真实地活在一个有待我拯救的世界”那种心态,便彻底违背了耶稣“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基本教诲。这个道理在第一百三十二课还会详加解释。在此,他想告诉我们,只要愿意放下小我,以他为师,致力于自己的得救,整个世界就会一起得救。世界的一体性不过是我们一体心灵的倒影;这种一体性可说是本来如此,因为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
(4:1~2)你的神圣本质答复了人类过去提出的、现在还在问的、未来仍会问的一切问题。你的神圣性意味着罪咎的终结,因此也成了地狱的终结。
老实说,这正是我们最害怕的,我们才会宁可活得很不神圣。每当我在念头、言词或行为上攻击他人之时,其实是存心证明自己的不神圣,故也不配得到爱。我们的动机其实很单纯,就是企图保住自己的罪咎;我若有罪,表示我的看法才是对的,耶稣全错了,因他老是说我神圣无比。耶稣这种“攻击”,对小我构成很大的威胁,故小我全力还击:“让我证明给你看!瞧瞧我现在所做或所想的好事,或者瞧瞧我故意不做或不想的事!” 我们老想证明罪咎不是地狱,而是天堂;这种不可告人的隐衷,真的需要我们好好正视一番。请记得,一旦卷进罪咎的漩涡,小我思想体系会立刻推着我们将罪咎转嫁到他人身上。对小我而言,这种投射简直是天堂,因它护守住我们的不宽恕心态(W-PII.一.2),同时也护守了那个充满罪咎的个体身份。所有的判断及攻击之念,它们的终极目的不过就是护守这个自我身份罢了。
(4:3)你的神圣本质是世界的救恩,也是你自己的救恩。
理由何在?因为两者根本是同一回事: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
(4:4~6)这神圣本质既然非你莫属,你怎么可能自绝于外?上主对不神圣之物一无所知。祂怎么可能认不出自己的圣子?
上主不可能知道这个世界的,耶稣在〈正文〉已经为我们深深植入这一观念(T-4.I.2:6,1112;II.8:67),这儿显然又蕴含了类似的观念。这个不神圣的世界出自圣子不神圣之念,而上主是不可能知道这个活在不神圣之境的圣子的,否则,不神圣之境便成了真实之境,天堂实相立刻陷入了二元对立。纵然上主根本不知道分裂的圣子之存在,难免让小我有些恼火,但说穿了,没有比这更令它安心的说法了。总之,如果上主根本不知道这个分裂的圣子,表示这个我根本不存在;反之,上主若深知那个真实自性,表示它必定存在。
(5)今天尽量作四次“长式”练习,每次整整五分钟,若能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则更好。你若想要超过每天的最低标准,不妨加长练习时间,也可多作几次;不过,多作几次会比拉长练习时间的效果更好。
耶稣又开始温柔地鼓励我们好好练习了。他明确地要我们在一天之中尽可能忆念起他以及当天的观念,但话中毫无威胁之意,因为威胁只会加深我们的恐惧。
(6)练习之始,照常向自己复诵几遍今天的观念。然后,闭起眼睛搜查一下自己缺乏爱心的念头,不论它化身为何种形式:不安、消沉、愤怒、恐惧、忧虑、攻击、缺乏安全感等等。不论它化身为何种形式,都缺少了爱,你才会害怕。所谓得救,就是帮你由那些念头中解脱出来。
“所谓得救,就是帮你由那些念头中解脱出来”,这句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但问题是,我们根本意识不到那些念头,因为那些念头早已从自己心里飞到外面去了。也因此,我才反复重申耶稣对省察心念的重视。搜寻自己缺乏爱心的念头,始终是〈练习手册〉的一大重点。耶稣偶尔也会提到搜寻内在的慈爱念头(我们不久就会读到),但整体来讲,他比较侧重不慈的念头,因为那正是问题之所在,故只有它们才需要真理的光照。阴暗之念一旦被光明驱逐,慈爱念头便自然而然历历在目了。
(7)只要与那些缺乏爱心的念头相关的场景、事件或人物,都是今天练习的最佳素材。你若要得救,就必须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它们。你唯有祝福它们,方能得救,重获慧眼而看清了真相。
“你若要得救,就必须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它们”,这句话说得很重,毫不模棱两可。话说回来,我们如果根本意识不到那些念头的存在,怎么可能“以不同的眼光去看”?为此,我们必须先将内心的不慈念头搜寻出来才行。耶稣早就明说了,他很了解我们其实听不懂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还不仅如此,我们根本不想接受他的教诲,因为我们对于“咎”始终甘之如饴,根本不相信罪咎与地狱无异。所以这一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别再假装自己是个地道的奇迹学员,自以为很相信这些练习中的说法。”真正的奇迹学员要学习的是“宽恕自己并不相信书中所说的一切”。再说一次,耶稣要我们把自己那些缺乏爱心的念头带到他的爱中,请他帮助我们重新诠释。这就是为什么认出这些不慈念头,而且承认它们出于自己的内心,成了我们疗愈与得救的关键。
(8)省察你心中每一个横梗在你与救恩之间的念头,慢慢地,不加选择,也不死盯着某个念头。然后用下面的格式来套用今天的观念:
我对_____缺乏爱的念头,使我陷身于地狱之中。
我的神圣本质乃是我的救恩。
这段解说充分反映出我前面引用过那段〈正文〉的深意,我再次摘录其中重要的几句:
你在人间的功课并不是寻求爱,而是找出(觉察并宽恕)你为了抵制爱而在心内打造出来的所有障碍。(T-16.IV.6:1)
这个观点是《奇迹课程》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的关键教诲,它成了宽恕过程绝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每一课都重述一遍也不为过。我们必须随时省察自己内在的不慈心念,才可能将它们带入心灵内永恒的圣爱,在爱的光明中逐渐消融。但别忘了,我们的本分只是把它们搜寻出来,至于化解或消融它们,则是圣灵的工作。
后面几段的解说,提供了今天练习所需要注意的细节。请留意,这些提醒是如此的委婉,毕竟,我们还是刚刚上路的新手。
(9)如果你能在这些“长式”练习之间,插入几个“短式”练习,只慢慢复诵几遍今天的观念,等你作“长式”练习时,便会感到容易多了。今天,你也不妨加入几段放松的插曲,好似什么都不想,对你也会有莫大的好处。开始时,很不容易保持专心。等到你的心经过更多的训练,不再那么容易分心时,你自然就专心下来了。
愈来愈容易“保持专心”,也就是能够随时想起耶稣和他的宽恕讯息,成了资深学员的必备素养。当我们的专心一意愈来愈持久,而到了“不动转”之境地时,便抵达了《奇迹课程》的终极目标,证入真实世界。真实世界象征着正念心境化解了妄念所有的问题,上主的记忆好似水落石出,浮现于已然疗愈的神圣心灵。
(10)同时,你也可以随兴在练习中加入一些变化。然而,当你灵活运用时,切莫改变了当天的主题。不论你决定如何运用,只要能把“你的神圣本质乃是你的救恩”之意表达清楚就行了。练习结束时,请再复诵一遍这观念的原有形式,且加上一句:
如果罪咎等于地狱,它的反面又是什么?
耶稣开始教导我们灵活地练习,显然是想帮助我们由具体套用延伸到所有的事件与情景。当他提醒我们“切莫改变了当天的主题”,其实是在重申“形式和内涵”的道理:宽恕或爱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内涵永远不变。
最后一段,鼓励我们今天好好锻炼自己的觉察力,一旦觉察自己快被小我那一套罪咎信念动摇时,即刻把今天的观念运用出来就成了。
(11)每小时最好能作三、四次“短式”练习,多多益善;你可以反问自己这一问题,复诵今天的观念,最好两样都作。当诱惑来临时,最有帮助的练习形式即是:
我的神圣本质乃是帮我由此解脱的救恩。
每当我们开始内疚或愤怒之际,我们能够“多快”觉察到这是小我的诱惑,就会“多快”完成此生的目标,彻底了悟“我的神圣本质乃是我的救恩”,以及“我是非常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