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原因。自古以来男性都将自己的英勇事迹记录在册。与之相反,女性却从未书写下她们的历史:她们作为沉默的母亲、隐形的家庭主妇淡出了历史大舞台。除了圣女贞德和先贤祠中的女性,其他女性形象踪迹难觅。如果她们从未阅读过属于自己的性别的历史,她们岂能对自己有信心?
2.社会原因。关于身体的规训。女性的身体是当代市场重点营销的对象:塑身霜、瘦身运动、速效节食法……市场经年累月地利用女性对身体的自卑情结,向我们贩售名目繁多的产品,以维持对身体的崇拜。关于美貌的规训。比如男人的两鬓变得斑白?这为他增添了令人痴迷的性感魅力,不将白发染色的女性则会显老。关于爱情与家庭的规训。当处于情侣关系被视为规范、常态时,单身女性便常常成为他人议论的对象。她们要面对轻率的质疑、尖锐的言论和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怎么总是单身?”
3.家庭原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个体对自信和自尊的把握常常源于过去的人际交往经历。一个孩子如果感觉自己被爱的源头是富有爱意的父母,大概率情况下他们会有很强的自尊心。一般来说,若在某种教育过程中孩子不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即有个性,而不仅仅是父母形象的延伸,这将不利于他培养和保持以自信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习惯,这种不接受自我的恶性循环伴随有一种反常的表现:孩子推想自己的存在是可耻的。而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异化,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就会随着父母或人生期其他威严型角色对其成功或失败的反应产生变化。他人的评价就这样化作牢笼。在家庭中,父母对女儿的期望与对儿子的期望有所不同。性别的文化规范倾向于鼓励女孩扮演照顾他人的角色,将他者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甚至以牺牲自己的诉求为代价,潜移默化地,女孩将在想拒绝他人请求的时候支支吾吾、犹豫不决,或者屈身于“支持者”这一次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