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一章讲为人处事,最重要的是对尺度的把握,亦即我们常说的"分寸"二字。
在我每天散步的地方,有个"宋玉亭“。宋玉是战国末期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他是襄阳人,我不知道他和我居住的这座城市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他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述的"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大抵是美人中长得最恰到好处的了。
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又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回答:“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由此说明,对"分寸"的拿捏,是人一生必须学习的东西。
君子为什么可以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争取事事处处保持一种适中的状态。
小人之所以"反中庸",是因为不重视自我的修养,不知"中庸"为何物,或知道却不知自我约束,放任自我而变得肆无忌惮。
古人告诫我们,要近君子而远小人。因为君子做人讲究"分寸",而小人肆无忌惮,所以身为君子,是斗不过小人的。
常常有人问我:老师,你帮我看看,我是不是命不好呀?有没有办法改变我的命运呢?
每遇此类问题,我会反问:你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吗?如果你能改变性格,就能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是有道理的。有人易燥易怒易翻脸,哪来“贵人相助";有人不学习不思考,常常容易上当受骗;有人"过河拆桥",不知再"过河"时,又有谁会再来"搭桥";有人很自我,甚至出言不逊,不知有谁愿意为友……
现代社会许多人,将"钱"当成一生最高的信仰,故“小人“做派越来越多。有人为一点蝇头小利,平时关系再好,也可立马翻脸。有些人把“借钱"当生意来做,借时恨不得叫"爷爷",借到手之后自已就成了"爷爷",因为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还。
"家丑不外扬"是治家的"分寸“,可有些"明星"却把家丑当成炒作的资本。最近有个"明星"把老婆偷人之事狠狠的恶炒了几把,仿佛举着"绿帽子"昭告天下,炒到"火"的不要不要的,好多次占据了媒体的头条。也不知媒体人的良知到哪里去了?只为吸引眼球而无所顾忌,让看到这些新闻的孩子们情何以堪啊!
恰到好处,是“守中"之道,需要高深的个人修养,这或许是一个人一生善始善终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