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不能再多了”
这是我走出门口时,对身旁伙伴讲的。当时,她早已满肚子怨言。
许是因为中午吃了油炸的东西,再加上我这个近视眼带3D眼镜容易头晕,所以从播放厅出来,我很想吐。
从31日影片上映到现在,评论好坏参半。不少大V纷纷力荐,却更有诸多网友半路离场,我亦亲眼所见。
我在看《地球》之前,也看了评分:豆瓣6.8,淘票票3.5。一小部分专业人士好评,大多数影迷差评,引爆热搜。
于是,真假难辩,只得自己亲自去验证!
但,看完之后,我发现,这部片子,作为非专业影评人来说,我已不知从何评起。
我觉得它颠覆了我对所谓文艺电影的认知。
但我又不承认它烂。
它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你以为你去看的是普通的2D片,其实它是2D+梦幻效果,后半场以3D长镜头来展现那种悬疑感。
在网络购票时,系统就会提醒你:观影70分钟的时候,要带上3D眼镜,跟男主角一起寻找女主角。
然而,当你真正跟他一起去寻找“汤唯”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12岁小男孩,他们俩打乒乓球,你就感觉垮了……
可你再细细回想,那个小男孩,是不是他梦到的自己小时候?还是他被打掉的“儿子”?
还有后来出现的那个“疯女人”,是他小时候就离家出走的妈妈吗?因为太苦了,所以跟那个男人私奔了?
梦中的他,知道自己在做梦。是盗梦空间吗?
梦里的“汤唯”,虽不是她想找的女人,但同样都提到那个“旋转的房子”……
烧脑。凌乱。无解。恨自己愚昧无知。
且不说后半部分的3D效果和剧情毫无梦幻可言,哪怕前70分钟的剧情,你也看不到什么让你想“一吻跨年”的感觉。
我边看边在备忘录记剧情,因为剧情无时无刻不在突然反转,并且很难接上。
可即便我记了许多关键词,我还是不能将其连接成一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只得给你看官方剧情简介:
所以,作为业余影迷,我还能多说什么呢?
我只能说:汤唯的绿裙子很美,是影片灰色大背景下最性感的点缀。
许多网友都说被骗了,因为跟宣传的完全不一样。说好的浪漫呢?!
据专业人士分析:毕导这部文艺片,营销方向搞错了。所以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为了票房,他们也是拼了,去抖音做了大规模宣传。
可他们让一群喜欢喝“开盖即饮”的人,到影院烧水磨豆煮咖啡……
在抖音,一个视频仅15-60秒,用户一扫而过,所以广告主不得不利用这短暂的时光,瞬间吸睛。
而这地球最后的夜晚啊,有时镜头快到你不敢眨眼,慢却慢到你瞌睡连绵。
这就是用户与产品不对称的营销后果。
《地球》本是小众,可以让懂艺术的人拿来慢慢品鉴。但无奈,艺术也要有价,大家都要生存,要为票房不惜一切。
以我的智商来看,这部电影虽然有争议,实质上是很有层次的,只是非你我等闲之辈能看透而已。
你看陈导、李导对毕导的肯定,就知道,在专业领域,《地球》虽小众,却很出众!
只看其他大V对这部片的评论和推荐,我是不信的,你懂得~
但当“优秀”“赞叹”“惊异”等词出自名导演之口,我便陷入沉思。
这与我们“品酒师”不是非常像吗?
我们总喜欢用很专业很拗口的词去形容一款酒,虽然用的是所谓国际语言,可消费者听起来却很懵逼啊!
这样就会让消费者越发觉得自己很沙雕,不配喝你的红酒,正如我觉得我不配看毕导的电影一样。
看评分不能证明一部电影好与坏,一款酒亦如此。可有的时候,你亲自去看了电影,你亲自去喝了酒,同样还是说不出好与坏。
就比如,我开头说《地球》2分不能再多了!但我绝不承认它烂。
大多数人都是很感性的去看一部电影,图个乐子或图个浪漫,所以电影那么多就跟世界那么大一样,他凭啥浪费时间看你这漫长的镜头呢?
人们根本没空理会你怎么拍的!用了什么技术!同样,喝酒也不会理会你这酒有多难酿!
而我虽是本着写影评的理性心情去看的,可最终还是输了,输给了我的感性。
也恰好,上一场我看的是同样具有争议的《来电狂响》,两部片反差之大,令我无法释怀。
之所以先写《地球》影评,是因为真的怕一不小心就再也想不起哪怕1 /10的剧情了……
总之,我保持中立,不推荐也不拦着。
我是期待以后在手机上二刷三刷的,因为我很想知道没了后面的3D效果,我还头晕反胃不?
到时候,我再回来评价。所以,本文有待更新……
(-不end-)
文/辛小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