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今天,一个许久未曾联系的好友,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几句相互寒暄,便心照不宣的结束了这段对话。
而交流内容无非,最近怎么样。目前在哪里高就。记得下次约哦。
此类云云,已然习以为常。
失望。
最近有个习惯,便是在聊天后,点开朋友的头像,看看他们的朋友圈。
主要是不想在行色慌忙的生活里,错过太多美好的动态。
可每多点开一次,失望便多累计一分。
三天可见。三天可见。三天可见。
生活。
和往常一样,对话结束后,我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这次,我可以看见满满的动态更新,但一目了然的是一条条商品的推送。
我顺势点开了几条,看得出来文案和图片,是精心挑选过的。
只是唯一一条关于生活的推送,是这样的:
从今天开始热爱生活。
时间,2019年12月凌晨两点钟。
那是他第一条朋友圈。
之所以想写下这段文字,是因为我发觉好像网络发展越发无所遁形,我们的内心便愈加缺乏安全感,而隐藏,恰恰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将动态,将生活,统统都藏起来,仅三天可见。
但为了生计,有的人却不得已把用心经营的生活,变成一条条盲目吹捧的商业广告,即便自己曾对此嗤之以鼻。
我们从一个可以任由自己发泄情绪的娃娃,被告知何为分寸、何为时宜。可是在我们学会如何说话时,却渐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知分寸、懂时宜不仅教会了我们说话的艺术,同时也限制了倾诉的自由。
以前的我,把qq空间当作一个树洞。说说、日志,写满了我的生活历程、情感起伏。
我也乐意点开朋友的空间,去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翻阅完毕,点一个赞或是前往留言板留上那么一句话,告诉他,你的故事我看了,你的世界我来过了。
后来,我就抛弃了QQ,用起了微信。不知为何,微信,像是一个成人专属的沟通符号,我也是奔着长大成人去的。
下载了app,注册了微信号,发了第一条朋友圈。
这样写到:每个不曾起舞的瞬间,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断然不会想到,今后的日子里,每个起舞的瞬间,仅三天可见。
像是心情有了保质期,无论好坏,仅三天可用。
我十分理解这一举动,因为从某天起,我也选择了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