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见,是生命最本能的渴望。
初生的婴儿,如果没有被看见,无法生存。对他的生理、心理需求给予的回应越多,他将成长得越健康。哪怕是那些深居简出的隐士,仍然希望世人知道自己不同于普通的村野俗夫。不然,姜太公无法钓到鱼,刘备无法得知诸葛孔明在茅庐修学,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更无法被称颂。
可是,在我们的成长中,很难有一个这么完美的抚养者,看见我们的每一个需求。
所以会“有一种冷(饿),叫做你妈觉得你冷(饿)。”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或者奶奶每天为他不吃饭而忧心忡忡,规定每餐要吃几碗,鸡鸭鱼肉要均衡,不吃完不能下桌子。长大一些,又开始控制孩子饮食。曾见过这么一个男孩,他妈妈家的人都偏胖,觉得男孩太瘦了,营养不良,为他吃饭操碎了心。在男孩3岁的时候,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先喝一碗中药,再吃饭。孩子觉得苦,不喝,妈妈和外婆满屋子追着孩子跑,抓住后,一个按住孩子,一个灌药。喝了药之后不想吃饭,如法炮制,追着喂,不吃完不罢休。孩子果然长胖了。奶奶和妈妈都很得意,觉得自己培养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战胜了爸爸那边全家都瘦的强大基因。男孩越长越胖,从三年级开始,每次遇见,妈妈都会吼:“吃那么多还没完?看你长成什么样了!”男孩闷闷的吃饭,不说话。妈妈俨然已经忘记,是她亲手在孩子三岁时,给他喂了一大碗药之后,还要求他吃完满满一碗饭,是她自己把儿子的胃撑大的。许多偏胖的孩子,家里总有一个嫌他吃太少的抚养者。我常想,肥胖,真的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吗?还是家庭的饮食习惯占的比重更大?
刚和前夫结婚的时候,我们买的两只雪橇犬得了犬瘟,花了很多钱仍然没有治好。后来有一天,我在上班,他打电话告诉我:“狗已经不行了。医生建议安乐死。”我当时就哭了,要请假,可他说“你上班吧!我可以处理好的。”我问:“你怎么处理?我们把它埋在哪里?”前夫说:“你不用管了,我会处理好的。我告诉你了,你每次去看了又哭。”然后就匆匆挂了电话。我虽然觉得不妥,可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六年后,我们的儿子四岁,我带他去福利院。那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些有天生残疾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到来,他们那么开心和激动,可我们能够给予的实在有限。我回家后久久不能平静。可是每次跟前夫提起,他就会迅速的打断我,聊别的事情。过了大概一个月,我仍然无法抑制倾诉的感受,在义工群里发了一个长长的贴,立马被“义工夜话”电台约访了。又过了很久,有同事坐我们顺风车,谈起做公益,我说了我的感受。同事静静听完,说:“我从来不去,就是因为我不敢面对那些孩子。”那一瞬间,我立马觉得被懂得了。那一次后,我再没有如鲠在喉,迫切想要倾诉的感觉。
在儿子六岁的时候,我和前夫分手了。花了三年的时间,经过很多的心理疏导,哭了很多次,我才能够真正的和过去说再见。每一次哭泣,都让我更加清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这期间我被打断,或者有一丝一毫的指责,我一定会收拾我我的情绪,不再倾诉。可是,我从此就不再迷茫、痛苦、悲伤了吗?不,不会的。这些情绪只会在我心底发酵,不会消失。当我可以坦然的面对这段婚姻时,我才懂得,为什么每次当我有情绪流露时,都会被前夫打断。他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三岁给妈妈去医院送饭,六岁去荆州接小姨来荆门。10岁有了妹妹,就去幼儿园接送。我一直以为,这是天性。当初我们结婚的第二天,他妈妈就去青海拜佛。那一年,他的外公去世、妹妹中考、筹划当兵,他妈妈都没有回来,电话根本打不通。直到所有事情尘埃落定,他妈妈才回家。没有任何解释。在他5岁时,他妈妈去荆州看病,医生说没有什么问题,回去吃点好的。他妈妈误解了,以为自己时日不多,在街头跪着哭,求好心的路人将儿子带走。前夫抱着妈妈哭:“妈妈,你不要留下我。”路人经过,都他们当乞丐,往他们面前丢钱。前夫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件事。是他妈妈跟亲戚讲的时候,我才听到。我很惊讶,问前夫:“你记得吗?”“怎么会忘记!”我知道他在襁褓之中,父母就离婚了,他妈妈没有工作,并且不让他和父亲联系。可我从来不知道,他曾经这么苦。我知道,他妈妈每次生气都会说:“你们不听话,我就走。”而她每次走,也确实是谁都找不到。可我从来没想过,当前夫尚且是个幼儿时,没有父亲,妈妈又随时会离开的恐惧。
所以,每当我难过时,他会迅速的打断我,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开心起来。他真的非常爱我啊!这就是他处理情绪的方式。可是,那些没有表达的情绪,真的在成长中自愈了,消失了吗?不!在我们婚姻的最后阶段,他要求我不要经常回我父母家;不要和我的朋友们过多来往;不要管他什么时候回家、去了哪里;当我有不同意见时,他就不置一词的消失,我怎么也无法联系上他。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多像他妈妈啊!
我,不再憎恨。
你是否能够看见老公热此不疲应酬的背后,是释放工作压力和逃避妻子的唠叨。
看见妻子唠叨的背后,是想要老公更多的关爱。
看见孩子不吃饭,不加衣服的背后,是他们真的不饿(不冷)。或许他们之后又会饿,甚至生病,那也是生命必经的体验过程。
可是,在看见别人之前,先要看见我们自己的需求。
我不离婚,并不是我多爱他,而是失去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会下降。
我不想回家,并不是真有多重要的事,只是家庭生活太枯燥乏味。
孩子成绩不好,我并不全是为他着急,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失败、脸上无光。
我一事无成,并不是因为当初爸妈不让我读高中,而是我自己放弃了努力。
你敢于直面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吗?如果不敢,又怎么能看到对方的需求。
当我看到,经历了离婚的自己仍然很美,我很好;我终于明白,前夫对我控制的背后,是深深的,爱的匮乏。可是,我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他自己。记忆是如此痛苦,早已模糊。穿越饥饿、、孤独、黑暗,面临的是更大的痛苦,那才是心底最深处的呐喊:“妈妈,看看我!我只是个孩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触碰。
如果有一天,我们做好准备去看见那个童年的自己,请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我知道,你只是想要妈妈陪着你,抱着你。请相信,妈妈当年做的,已经是她最好的样子。现在,你长大了,你没有得到过的关注、爱,你都可以给予你自己。你绝对值得被爱。”
亲爱的,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