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微流念
读书、学习可更新人的老观念,让人从旧思维的束缚中跳脱出来,产生新认识,本身这是好事。可很多人学习之后,自己的改变不大,却频频用它们来批评、要求别人。这些很常见,不是什么新鲜事。
记得有一次和我老爸聊天,他笑说他们那个时代也有这样的人:把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我听了拊掌大笑。
我发现自己也有这毛病。读书学习让我了解了些知识,有了点长进,有时会觉得,自己懂了,似乎自己就能做到了,自己就能变得跟道理中讲的一样好。可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这些都是错觉。在行为上,我常常还是朝惯性的方向走。比如在处理关系问题时,我常习惯挑别人毛病,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我和身边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很多人有同感。
⊙ 光说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人很多
我有段时间常去听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师的谈话。她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师者,为人亲和,开朗,大气。有一次谈话中她正色说到:我自己做不到事,我一定不会拿来要求别人。当时我感觉,她这话下该有多少努力和坚持啊。这轻轻的一句话,听来很有份量。当下就记在心里了。现在想想,要做到这一点,真的非常不容易。现在还有多少人肯对自己严格自律呢?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者居多。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告诉孩子,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当自己开车载着孩子或走路牵着孩子的手时却闯红灯;告诉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停不下来;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却追剧打游戏,碰都不碰书;告诉孩子要有梦想,自己却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我们有多少人学习情绪管理,在夫妻关系中,拿着学来的知识,指责对方如何如何不是,却没有用这些知识来反省下自己的行为,怎么自己还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炸?在亲子关系中,对待孩子还是焦虑不已、指责不断。总认为自己什么什么都对。其实哪里有什么什么都对的人。认为自己什么都对,这种认识本身已经错了。
网络上有很多水军,他们的口水甚至都能淹死人,当中很多人不仅不自律,连做人起码的节操都丢了。
有些老师为人师表,很会对别人讲道理,可有很多地方自己也做不到。严重的更有网上报道师德沦丧的案件时有发生。
⊙ 这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给弄明白了。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找了找大致原因。
1.偷懒及获取优越感
学了点东西,自己不去改变自己,光说别人不是,是很轻松的事。毕竟动动嘴皮子,跟动真格地身体力行比起来,还是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心理上能占上风,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优越感。这是很多人乐此不疲、不由自主这么干的关键原因。这么做不少人自己都没意识到,是潜意识的行为。
2.所知障
学到→知道→做到,这条路很长。没有敏锐的觉察,不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学得再多都没用,不然知识还是知识,你还是你。当知识成了戴在你头上、让你自我感觉良好的光环时,你已被这种感觉欺骗了。
学习能让人变得自信,但有时又能让人变得自恋,成为一个人成长的障碍。当一个人变得自恋后,就会自大,生出傲慢心。这不是知识的错,而是人的认识问题。佛家的人说,这叫所知障。
想突破这种障碍,得把心静下来,让自己沉淀下去。浮浮躁躁的,怎么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得到什么了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成长。有人用知识来装点"门面",未免显得浮夸。有人在关系中,用学到的知识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正确,只会让人反感,让关系更糟。这里知识起了反作用。
3.不自信
一个人之所以把知识当作打压别人的工具,从心理深层看,他的内心还没有真正的自信,心里面虚着的,没有安全感。他要用表面的强大,来给自己壮胆。
真正自信的人,反而谦卑。与人相处,他不用占据至高点,不用抢占有利地形。因为关系中他不是要跟别人打仗,不是为了赢。他会平等对人,甚至为了让对方舒服,还会稍稍放低自己。
很多人际关系中,能感觉到一些人跃跃欲斗的心态,那种想占上风的气息,常常扑面而来。他们是生命不息,斗争不止,似乎这一生就是为了来跟别人争强夺胜的,内心总是如波涛般汹涌不歇。不知这样的人何时肯静下来,安安心心做自己。
4.自我防御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很多人初心如此。人际关系中,在自己能力不足,不自信时,往往不由自主把知识扛出来当武器,进行自我防御。我们也要清楚,真正密切友好的关系,一定不是打出来,一定是合作出来。
关系中,只有合作才能让双方真正获益。况且这天下有谁愿意真正屈居他人之下呢?这是人的本性。你想用知识打压别人,没人愿意的,通常遇到的都是抵触。除非对方目前没能力和你对抗,或者对方境界比你高,包容了你。
⊙ 真正的成长
成长的路上,不做装知识的口袋,要有用知识的脑袋。不做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否则结果只有一个:永远原地踏步踏。
学习(输入)→内化→使用(输出)→成长…这中间要时时保持觉察,及时修正自己;然后再循环,周而复始。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层层递进。
不然,花时间、金钱、精力在学习上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睡大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