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4~7章)讲的是系统思维的种种法则,其中4、5章揭示系统思维的常见结构和基本要素,是我觉得全书中最有价值的两章,也是全书的核心,大三吸引我买下这本书的原因,正是第2章和第4章的章目录。
第四章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告诉我们病理,那就是世界并非一个可以被我们完全掌控的有层次的机器,而是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因果并不紧密相连,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我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思考现实的主流方法与现实系统的复杂特征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初读此部分时,我非常开心:终于有人这样想问题了。当时我为只能看到大一的糟糕结果却找不到原因而困惑。而第四章系统思维的11法则里,法则3准确概括了当时的情况:情况变糟之前会变好。
大一末期的时候我工作热情依然高涨,但一个社团的一个突发事件却成了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瞬间我丧失了对社团\组织工作的全部兴趣,最终退出了所有社团。
我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但能感受到事情的复杂性,第二章的“煮蛙寓言”提醒我可能有你未察觉到的因素已经潜滋暗长,等待着引线的点燃。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高中时候就已经有过一次了,而我总是对“光辉到底意味着成功还是回光返照“傻傻分不清楚。
面对糟糕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本书居然给出了两个对比模式,真是良心,法则2:你越使劲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这是我的反应模式,一般遇到困难都会拼命去克服它。但是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对法则2里蕴含的身心俱疲感共鸣的同时,感觉到了隐隐的不对劲——系统为什么会反弹啊?
作者的答案是法则8: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常常最不易被发现。如何找对杠杆的作用点,作者认为并没有简单的规律可循,这需要学会观察事件背后的结构模式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而那仅仅是改变的起点。不过事情倒也不都这么抽象,作者通过举大轮船上的“舵中舵”——小舵板如何帮助大船在湍急的水流中转弯时总结道:“船、舵、小舵板通过杠杆作用原理形成绝妙的工程设计组合,然而,如果你不了解流体力学,它的功能就不这么显而易见。”
第五章揭示了系统思维的基本要素:宏观上常用的12种系统模式,微观上观察的两个切入点:正\负反馈和延迟,在这一章里,因果关系的说明当然还是重头戏,因为系统模式图读起来并不是很清晰。作者说:因果循环有时是非线性的,而是环形的。
当然现实比环形更复杂,但当作者说出非线性时,改变已经开始。这给我了一点启发:现实真的与我以往认识的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但你有认识它的可能。
kernin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