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了,对红楼梦的认知还依旧停留在1962年出品的越剧《红楼梦》的解读上,不是它不好,是我的内心始终不愿意去接触,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我也开始能够去尝试看一些爱情类的影视剧,而今天,被蒋勋老师这么一说红楼,点燃了我对这部作品的兴趣。
知乎上对蒋勋老师的说红楼争议非常大,不少人对他的批评甚至达到了偏执极端的地步,列举他犯了多少多少的低级错误,简直就是在误导读者等等。
我欣赏评论区一位叫做步摇的朋友对此的评论,他说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的价值,应该是带领更多普通读者欣赏红楼,而不是严谨地考据和揭秘。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红楼梦》如果是一片沃土,有人在这里建起高楼大厦,有人在这里考古深掘,而蒋勋老师则是在这里种了一朵美丽的花。这朵花的功能是带我们领略美丽。想要别的功能,可以去别处寻找;指责一朵花不够强韧、不能住、不能吃,是不当的。
我听了两集,就已经领略到《红楼梦》的无限魅力,让我对这部一直无法进入我书单里的名著有了浓浓的兴趣。他没有带领大家去进行红学的考据,而是把《红楼梦》当成文学作品来阅读。
一位已经听了十多遍的朋友在评论里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蒋勋老师本人对红楼梦,尤其是大观园的定位是青春王国,是一群青少年成长的书。所以他用青少年的心理的单纯、叛逆和疑惑来解读文本,而不是成人世界的非黑即白和功利性。在这里你能听到蒋勋老师从美学、文学技法、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刺绣、民间文化、社会史、美术史、宗教学、中西文化对比、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对红楼梦文本和人物的解读,也会更加理解曹公晚年写红楼梦时倾注的对人世间的悲悯、同情、感恩和反思。
蒋勋老师的解读涉及到心理学,这更是让我兴致高涨,听红楼顺便还能学习心理学,这个我太喜欢了。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至少是他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就冲这一点,我得深深感谢他,让我终于从内心里接受了这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