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峡》为例话整合

最近在教文言文,最常用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要求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一起。突然想到,需要这样分门别类整理的,不仅仅是这些文言文“文”的部分,也不应该仅仅是这些类别。余应潮老师在上《三峡》时,以山旁和水旁作为字词学习的基点,效果很好。《三峡》选自《水经注》,它不是一个抒情文本,是一个地理文本,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有很多和地理相关,又和语文相关的文字知识,如果能整合一下,效果定会很惊艳。

可以整合的,除了字词还有句式。《三峡》里有很多互文句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林寒涧肃----林涧寒肃。还有并提句如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当然少不了省略句①飞漱其间 (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②有时朝发白帝 (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③不以疾也 (即“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还可以整理出正面写山、水的句子,侧面写山、水的句子。

这些整合都是文本内部的归纳,还可以从“文”的角度,跨越一篇文章的限制,来个群文阅读。如《三峡》一课,可以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诗歌囿于篇幅,讲究高度的精炼,不能展开写。散文没有这样的限制,可以正面描写又可以侧面烘托,可以从《三峡》一文找出语句来印证《早发白帝城》的内容。《三峡》是写山的名篇,同时写山名篇的文章也很多,可以拿来比较阅读。《水经注》里跟《三峡》类似或者不相似的文章很多,可以阅读,拓宽学习视野。

总之,整合可以让课堂教学有厚度,有宽度,有深度。在整合中获取知识,感悟文言文的凝炼之美,音韵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2007年11月3日 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
    一身书生气阅读 2,895评论 1 3
  • 时间:2007年11月3日 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
    一身书生气阅读 11,866评论 0 18
  • 9三峡 (一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 【教学难点】 读清句读。 【...
    舒心语文阅读 5,348评论 0 2
  •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旷山燕阅读 2,939评论 0 1
  • 《三峡》课堂实录(余映潮) 导语: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我写我在阅读 3,5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