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统计每班的留守儿童人数。我粗略统计过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比率,竟然高达三分之一那么多!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又分为双亲留守儿童和单亲留守儿童。双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这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总是心神不宁,泪光涟涟。叫出来谈话才知道,他们之所以是这样这个状态,是因为父母马上就要外出打工 去了,他们不舍得让父母走,心里难受。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开学初,我通过《说说我的暑假》这篇作文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暑假都是过着“候鸟”似的生活。他们平时上学住校,暑假时,就随父母去打工所在地生活;寒假时,父母就会回到原生地和孩子团聚。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每到周五星期时,看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来接孩子,他们的心情会尤其的失落。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的这些留守儿童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更有甚者,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就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儿童的孩子家长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每当孩子在学校出现了问题,父母们也往往是心急如焚却又鞭长莫及!“我双手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放下了砖,就无法养你。”这句话成为了多少外出打工父母的内心独白。
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让我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