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依依是我在美国认识的朋友,她生了一个女儿叫夏洛特。夏洛特长得非常可爱,大大的眼睛,雪白的皮肤,很喜欢笑。依依的母亲从中国过来,在那里照顾夏洛特。夏洛特那时刚学会走路,步履蹒跚的还走不稳。
有一天半夜,大家都在熟睡,依依过来着急地说,夏洛特发烧了,高烧到40多度,需要马上到医院,希望大家帮忙送一下。大家心急火燎地到了医院,值班护士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做了简单的降温处理之后,告诉依依可以回家了。没有打针也没有给药,只是嘱咐回家后注意观察,采取一些降温措施。
02
依依的父母在国内的医院工作,好歹懂点医学常识。对于美国医院的处理方式,依依的母亲实在不能理解。她说,“我们之所以到医院,是希望医生给打个针,开点药,赶紧让孩子的烧退下来,别再引发肺炎什么的。要知道不用吃药打针,谁还费劲到医院来。”依依的母亲还告诉我们,如果是在中国,医生护士这样给孩子看病,早就被病人家属打了。
几天后,夏洛特的病好了,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大家开始冷静下来讨论这件事,感到美国医院的处理也未必不对。对于感冒发烧这样的常见病,有经验的护士经过判断,可以不用吃药打针,只要日常护理就好了。感冒发烧有一个周期,动不动就打针吃药,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更大。但是,中国人对孩子比较宝贝,有点感冒发烧,立马要求医生打针、用最好的药,恨不得孩子的病马上就好。
03
孩子生病了,父母内心着急,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快速治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父母知道“有利就有弊”的道理,明白立刻见效的药剂,意味着对孩子更大的伤害,他们是否愿意选择疗效慢伤害小的方式?比如,当明确孩子的感冒发烧,可以通过喝水降温缓慢自愈时,父母是否愿意放弃打针吃药?
我很好奇地想知道答案,就随机问了几位国内的妈妈。有些妈妈们会说,如果吃药打针伤害更大,那就不吃喽!可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妈妈认为,即便是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还是会忍不住要医生开见效快的药。对于这个回答,我很吃惊,仔细听过她们的解释,似乎也理解了她们的处境。
04
孩子感冒发烧了,明知道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可是父母都不希望等待,治愈得越快越好。即便说抗生素对身体有害,但那种危害是长期显现出来的,短期内不容易发现。而孩子的疾病却是当前的难题,父母都等不及也等不起。比如,现在工作都很忙,孩子生病期间谁来照顾?孩子都要上学,养病期间拉下的功课怎么办?这不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吗?
现在我已经明白了父母们的选择,有的父母看重孩子的长期健康,而有些父母则急于孩子的当下。道理都是明白的,真正的考验是现实。在一个攀比的环境中,父母们会暂时忘记长期的好处,只在意现在的效果。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