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自己找更难的试卷
考试前四点起,甚至觉得有点晚,背了两个小时的书,看看钟,才想起来,六点半,才是平时起床的时间。意识到因为有了考试的压力才有无限的动力。语言学答疑的时候,老师说,有人曾经提出,废除考试,老师随口问了一句,“如果没有考试,你们还学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到答案。我猜想,如果真的没有了考试,我应该会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但是不喜欢的课程就不一定了。
上个学期的语言学是开卷的,这个学期的语言学是闭卷的。还没有复习之前,我觉得背那些专有名词好难。但是现在考完试了,再往回看,试卷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我想如果这个学期老师没有闭卷,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竟然能背的下来那些复杂的专有名词。这倒有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的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意味。有时候,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就取决于考试的难度。同样是为了学好英语,在都认真准备的情况下,报考六级和报考托福相比,自然是后者收获更大。
2习惯性动物
记得高中的时候和文科强化班的同学聊天,问她强化班的学习累不累,压力大不大,她说“习惯了”。现在我都仍记得她在楼梯口拐角,黑板宣传报前说话的神情。是呀,人是习惯性动物,只要习惯了,就没什么难了。再复杂的工作,熟悉了以后,也可以得心应手。再满的日程,习惯了,也能适应。就像一个大型机器,开动起来,按照惯性,转起来很自如。但是一旦停下来,想要重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往上是这样,往下也是如此。站时间久了觉得坐着舒服,坐时间长了,觉得躺着舒服,没有下限。人是贪婪的,就像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总觉得有所缺憾,即使现在还有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这应该是人的天性吧,把注意力放在没有的地方,才能看到存在的不足。
既然无论做什么总是会觉得累,有厌烦的时候,那还不如把标准提高一点,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到底能跳多高。这样,即使自己站累了,好歹有个念想,想想休息的时候坐下来会有多舒服,但是如果永远躺着,躺累了,可就再也没有比这更舒服的姿势了。最可怕的是,那个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站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