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到新岗位上班时,在到岗那一天,下午就通知开会,我带着笔记本走进了会议室。我手里那个笔记本还未曾写过一个字,是崭新的本子,原本我打算将这个本子带着,一直用下去的,可它在一年后的今天,突然消失不见了。
那天,我的想法其实很有仪式感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新的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拿出一支笔,在会议室里,台上的人讲话的时候,我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接着立即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信息。
从前的会议记录,我做的不甚完善,都是将当时听到的内容写上去,不求记下什么有用的内容,很不想记下什么连贯的,和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完全就是为了万一以后检查时,能拿的出手。而这次,我却格外认真,毕竟是新的岗位,面临新的工作,我认真看着台上的每一个人,极力想要记住他们的样子,他们的工作职责等内容,毕竟在这个全新的地方,我需要呆下去,做好功课还是有必要的。
那天的会议记录,我写了足足两页,连我那潦草的字,都有所收敛,而且还发挥我遣词造句的能力,将讲话的人未讲通顺的地方,帮他们补充完善了,我想这一天我的记录,应该是最完善的。会后,看着上面的内容,我有些发呆,好像这不是我的风格,不过我也明白,这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就会从这个新的笔记本开始吧。
我想,如果能让这个笔记本,陪伴我一直走下去,等我用两年时间,将这个笔记本写完最后一页,然后将它放在我的书柜里,珍藏起来,这也必将是一段回忆,一段记录我人生某段旅程的回忆。
我时常抚摸着这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上面的软胶触感很好,里面的纸张在翻开时,也是哗啦啦的声音,特别解压,而随着翻页扑面而来的,是一阵印刷品的墨香,闻到都特别舒服。这本子,还是那年去参加一个培训得到的。在培训时,主办方给我们每个人发一个笔记本,我看着这定制的本子,就特别喜爱,一直放了两年,都没使用。这次才算派上用场。
我便将它视为我的一个朋友,每次开会,都会记录会议内容。如果说我在网络上,会写下很多文字,有很多是“务虚”的内容,代表着我天马行空的思维,还有信马由缰的跳脱想法。那么笔记本上所记下的,更多还是我说经历的现实。
每次开会,我都带着这个笔记本,走进会场里,翻到相应的页面上,并竖起耳朵,将会场上该记的内容都记下。每次开会,我都会写下一页,台上的人讲得眉飞色舞,我在下面记得风风火火,那本就不太好看的字体,在匆忙中,更不好看了。
但这些无妨,只要将内容都记下,能让这个本子更好看,能协助我做好工作就行。这一年下来,我记下了厚厚半本。上面是潦草的,密密麻麻的文字。
看着内容,我不敢相信,在毕业后,我几乎很少写字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电脑打字,而这动不动就开会的地方,让我有了很多写字的机会。那几年都用不完的水性笔,竟然用完了两支。
看着笔记本上的内容,我想到那些参加过的会议,这好像是一本回忆录,让我在翻阅部分内容时,能瞬间被带到当时的场景,回顾着当时正坐在某个地方,在埋头写着会议内容,并竖起耳朵听着前方传来的说话声。
这样的记录,最初还有些困难的,那时有很多工作内容不太熟。但习惯成自然,多听了几次,发现台上人的讲话,不过是上次会议内容的重复,台上人会再讲一遍,久而久之,发觉大家都在说废话而已。在这样的记录中,我也变得麻木,甚至在他们还没说完,我已经知道结局了,曾经都经历过的事情,不过是再来一次而已。
我本以为就这样下去,这个本子能写完,并成为我的记录,然而它却在这个寻常的时刻,突然就消失了。请假数日,回到办公楼,准备开会,却再也找不到那个笔记本了。
我已经回忆不起来,这个笔记本到底放在什么地方了。是在宿舍,还是在办公室里,我找遍了可能呆过的地方,甚至包括乡村,还有我的电瓶车里,最终毫无踪影。几天之后,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我基本确定是丢失了,不必再找。
如今开会,我只能带着从前的旧笔记本,只是几页纸而已,这更多是做样子,只要看起来在记录就算完事。我还记得笔记本的样子,也期待某天它突然回到我面前,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