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几天已经学到了第11问,只是我消化的慢,所以更新的也慢了。今天分享第4问的感受和收获。
第4问: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学完第4问后,我的收获或感悟是:
这个也是我过去经常的一种错误行为。总是想用自己过去经历过的苦难来感化孩子,想让孩子明白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会经历很多的困难与挫折,目的是想让孩子珍惜眼前,然后更加努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给孩子讲自己过去做的比较好的或者比较成功的事情,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也要具备像我一样的品质。经过实践证明,这个方式是严重错误的,我们与孩子成长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环境,社会的发展只会向前,不会后退,我们经历过的,孩子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经历了,这说明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没有提高,还一直拿着过去落后的思维模式去错误的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还固执的用这种思维模型去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孩子不仅不会与时俱进,还会导致孩子将来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危机,严重影响到孩子与这个时代环境共同成长的进步。
陈谷子烂芝麻不仅没有新鲜感,也不能让孩子升起智慧,更不能给予孩子能量。我们的思维模式落后,说明了我们学习的不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说明了我们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可能是因为我们成长的年代原因,我们这些年龄范围及之前的家长,大多是比较注重物质生活的,认为物质生活丰富了才会幸福,所以在追求物质欲上就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了。当今的时代,物质已经不是第一需求了,所以我们的思维模型必须要提高了,那么怎么能提高呢?那就是正确的学习与正确的改变。
我们此刻当下的状态,才能让孩子看到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与能量体,比什么都重要。
在系统动力派NLP执行师的课程里的十二条前提假设的第一条就是: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这也是戴东老师在这节课里讲到的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的根本愿望肯定是想让孩子的未来超越我们,而不是让孩子的未来和我们一样。
就算孩子遇到了一件和我们的经历比较相似的事情,那也不一定会和我们的做法一致,或许按他的思路做的比我们更好。在系统动力派NLP执行师课程的十二条前提假设里的第一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给予了足够的解释与理论: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完全一致。
☞因此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尊重别人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懂得这一原理后,在与孩子相处时,别再用我们过去的风光来绑架孩子的思维。
✅:学完第4问后,我的计划或决定是:
1、丢掉过去,活在当下,面对未来。
2、绝对不拿自己过去曾经的风光去教育孩子。
3、做好自己,转变思维模型,不断学习--改变--完善--行动--升华。
4、让孩子看到我的行动,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能量体。
5、通过系统的学习,升起自己的智慧,协助孩子升起智慧,拥有能量。
6、拥有歉卑的心,向孩子讨教他们认知里的世界观。
7、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并付诸行动。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