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 19点10分
许久没有倾听大提琴演奏的乐曲了,在这样的夜晚,我从网络上调出了不知名的曲子,任它们轻悠地飘荡在燕子窠中。
我不在乎什么曲目,只觉得自己和乐曲一并沉浸在舒缓而清扬的境界中,似乎不曾遭遇任何烦恼。
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虽然生活在乡村中,偶尔会有寂寞的感觉,但丝毫没有委屈的意思,因为一切皆来自内心。我的内心是满足的,满足的根源呢?经书浸润的心境吧。
床头,挨挨挤挤的书,各种门类的,仿佛天南海北的怪客,因为怀了使命,悄然而至,不计代价,不顾昼夜,守着,等待我偶尔去看几眼。
说句实话,那些书,我看着就舒服的,它们简直就是流淌在我身体里的血液,须臾不曾停息循转。
将来的某一日,我翩然而去,它们将会归向何处?也许我可以安顿,给它们一个好的归宿,一如我认真而轻松地安置自己的精神归属。
说这些书宛若我身体中的血液,似乎霸道了些,毕竟它们不是我的“孩子”,而是前辈的力作、甚至是毕生的心血。我没有抢他人功绩的意思,总觉得凡是书,所有的拜读者都可以将之视为己出,大大方方地、从从容容地、坦坦荡荡地,慢慢地走进,慢慢地走出,仿佛到隐居江湖的大家中走了一遭,参透了许多,不再毛手毛脚,而是凝重典雅,步履端庄,揽四海于须臾,瞰五岳在心底。
何来的感触呢?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书,越发觉得,凡是以文字形式保留了思想轨迹的先贤或巷陌智者,皆是认为此种形式不但可以宣泄,亦可以传承,故而自愿放弃诸多的消磨乐趣,安然醉于其中,不问春夏秋冬,不问荣辱得失,只顾将自己全部地交给几张白纸、一根秃笔,信手而走,哪顾室外黄金闪耀,笙歌震耳?
那些文字,只要是来自真心倾诉的,皆有可观之处。凡为文者,哪一个不是掏肝掏肺,一竿子扎到底的?世上的奇妙,就在于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形式,保留思考,传递创造,给自己,也给他人以营养。
真是钦佩那些以创作为谋生媒介的人们,熬的是心血啊,否则怎能触动停下跋涉脚步的魂灵呢?没有了读者,孤独的,估计不止是被冷落的书籍,还有难眠的创作者吧。
臆测罢了,躺倒于不同色泽的土地中的男人、女人,谁还能顾及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呢?如果有,一旦遇上知音,也许会发生皮格马利翁般的奇遇吧。
大浪淘沙,多少散佚不见?留下的,精粹中的代表而已。所幸,一代一代延传而来,使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回望历史,多少尘埃滚滚而来,多少厮杀默默而去,多少爱恨悠悠而至,多少分合幕幕演绎?
真是个奇妙的世界,无论多么远的距离,只要敞开书的门楣,万千世界就尽在眼前,陌生的也许是名字,也许是土壤,但熟悉的一幕幕,就在我们身边,人的世界、物的世界,无论怎样演绎变迁,何曾逃了一个“情”字,怎能离了一个“道”字?
于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再孤独,莫言的《丰乳肥臀》不再寂寞,跨了疆界的一种默契,一种思考。也许仅仅是一种偶然,但民族性的根出奇的相似,从古罗马的斗兽场,到推杯换盏的酒宴间,何处不是人性的自由流淌?
从古代至现今,从当下到未来,不会改变。一辈辈的思考者,选择各自的传情达意符号,记录下现实,保留住展望,给自己、给他人、给世界以慰藉。
淋着雨,迎着风,坦然地走在阳光下,我们读的哪是文字?满满的人生轨迹啊!无法抵达的疆域,难能尝试的体验,尽可以随着“任性”的组合一路放歌,眼看八方山,耳听四面风,即使身处偏僻乡野。
做一个寂静的读书人,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与先贤为友,和大师同道。
忘记出身鄙野,放下红尘滚滚,欣欣而行,走遍古今中外,踏尽天涯海角,休管双鬓斑白,不顾步履坎坷,一路悦读,一生欢舞!
悠扬的乐曲已然休止,我心中却依然响着雄浑的交响乐,那不但是我的,还有无数的先辈们未尽的激情、尚存的热情,我一并承载着,借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字,稳健而自由地走向远方。
而我留下的,也必将成为后来者的慰藉。
足矣,此生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