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有感18
后来,在一次又一次在于创业者的沟通中,我终于明白:我当初的情况和现在我遇到的创业者们是一样的。他们现在在我面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我当初的反应:
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吧……
如果我运气不够好,没有走到现在这个境地,我就完全不会对这件事感到如此震惊:
仅仅是“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以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仔细想想,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有些观念,即便你觉得与你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反过来,如果你觉得与你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以致于被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以致于让人无法相信。
但,最有可能让人们错过转折点和升级机会的或许是:
觉得那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我现在反应过来了,“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若能主动吸收那个观念,按照那个观念去做,那就“事实上有关系”了。即便做不好也不要紧,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做的很好,所以,拼命去做就是了。
所以,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还要假定每个观念都和你有巨大的关系,再调动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被你吸收,你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我其实也犯过无数次这样的错误,对于一些别人说的话、甚至是非常有益的话,要直到很多年后才能明白它的价值。每当这个时候,自己就恨不得指着自己的鼻子骂:你这个蠢猪!笨蛋!
记得多年前,我刚刚工作不久,被借到某个公司帮忙。公司里有几个小伙子,都是刚结婚的年轻人,我们很快就混的很熟了。
这些年轻人中,有三四个人每天中午都凑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就一起打牌,输了的人再请第二天中午的饭。另外一个年轻人从来不参加吃饭,每天中午都按时回家,也不跟大家一起打牌。权且叫他大卫吧。
大卫还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天都在看《中国日报英文版》。正是因为他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另外的几个年轻人就很排斥他。
我好几次听见他们在背后说:装给谁看?难道想出国吗?小气鬼,从来不舍得请饭!……
我那时就是一个生活在混沌世界的“傻子”,虽然从来不参与议论,但也总觉得大卫实在有点怪、不合群。
有次,我俩在办公室,我就找个借口跟大卫聊天:“为啥你总不爱跟大家在一起玩呢?”大卫看了看我,很认真的说:“你觉得他们每天这样有意思吗?”
我语塞:“我也觉得没啥意思,可是大家不是都这样吗?”大卫说:“大家都这样就对吗?我不想把我的时间和工资花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
当时的我,听完他说的话,觉得“好有道理”,但又觉得“这跟我有啥关系呢”。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吧……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笨蛋”,就是李笑来说的那种“毫无知觉”的状态。如果我当时能够“开智”一点,意识到这个人的理念是多么正确,多么值得自己学习,多么先进,我可能早就不是现在的我了。
但是,我没有。我虽然不太参与其他人的“游戏”,但也跟大卫保持着距离。我傻傻地固守在“自洽的世界”里,茫然无知的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这是第一个“惨痛”的案例。
第二个更加“惨痛”的案例是2015年的时候发生的。
稍微熟悉中国股市的人都知道,2015年时,股市经历了从牛变熊的过程。但我所说的惨痛并不是这个,而是在这个之前。
一个非常偶然的经历,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就叫他大钱吧。大钱也是那种说不出来那里怪、但就是感觉怪怪的人。
那时候公司里很流行搞团建,各个分部的人只要凑在一起就各种吃喝玩乐,互相拉感情、套近乎,团体气氛热闹的不行。但大钱好像永远融不进来,他总是被或者说主动被我们“隔离”在外。
他工作的业绩很好,各种发言也挺精彩,但一到了这种“嗨”的场合,就立即变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人。有时候,聚会不到一半,他就不见了。因此,大家对他都有点“不满”。
有次我碰巧跟大钱坐在一起,我心里其实很抵触他,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随便找点话题来跟他聊天。
我问他:“你平时也不怎么跟大家聚会,都在忙啥?有啥爱好吗?”
大钱很平静的回答:“我不太适应这样的场合。我没啥爱好,就是喜欢买点股票。”
那时的我对股市充满“敌视”,一听他说自己喜欢炒股,立即对这个人的厌恶又增加了几分:“炒股啊?不就跟赌博一样吗?”
大钱听出了我的意思,但依然淡淡的说:“可能有的人会抱有这样的心态吧,不过我不是炒,而是买股票。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的话,我可以详细跟你说一下。”
而我,又一次像傻子一样,放弃了可能“跃迁”的机会,冷淡的说:“算了吧,我没那个天赋,万一赔了我可受不了。”
大钱可能习惯了这样的交流,啥也没说。我俩唯一一次单独的交流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听说,在2015年的牛市中,大钱赚了很多钱。他的投资方式后来我才知道——价值投资,而且是定期投资,就是每次发完工资奖金,就将一部分资金买入自己看中的股票,一直持有下去,最终获得丰厚的利润。
但我那时候就是个“榆木疙瘩”,不但完全不能接收到有用的信息,而且还极度排斥这些信息,不许它们进入我的“自洽世界”。
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真的太可怕。你必须要打开自己、放弃“自洽的世界”、放弃一点安全感和偏见,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