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中庸

最近跟客户的接触不是很顺利,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对方也明确表示明白和配合,转天就变卦,理由是还不太明白,尚存疑惑。这是一个很无语的情况,认知不同可以沟通,你没明白为啥一个劲的点头称赞,干啥呢?

今天,一位当地人解答了我的疑问。当地讲究中庸,无灾无难是原则,顺手牵羊为最佳。但是,但是,他们不会说出口,全靠对方的猜测,因为怕破坏关系,维持良好的关系,或者说表面上的和平是第一要务,免得给自带来不可控的风险,他们管这叫做中庸,或者说四平八稳。

对于一个希望成事的人来说,收益是伴随着风险的,不愿承担风险去获得收益,这是不现实的,基于对风险的厌恶,躺平和对一切拒之门外是最有效的保护,表面上的和平,会导致更大的隐患。这样的中庸,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自私和守旧,也是最大的误解所在。

举个例子,当地人常说的一句话,你的东西很好,但是我可能不太懂,你给我多解释解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不在我的圈子范围内,你让我感受到风险和不安,所以我不用。从认知的角度上说,他的确不懂,但是从心态上来说,他不想懂,他希望的是有他相信的人带你去圈,替你背书,将双方关系变为稳定的三角关系,俗称“找个保人”。于是,这个关系网从线性关系变成网状关系,从非此即彼,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始终可以保持着可以多种选择的状态,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中庸之道。

可悲可叹却又无奈,多年的扶贫和经济发展工作,只是装满了钱袋子,理念和思维的脱贫,任重而道远,这就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落后沿海发达地区的原因。时代需要你前进的时候,没人人会耐心琢磨潜台词,只会朝着阻力更小的地方发展,这些无法公开透明的事物,被时代淘汰时,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