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时间是猴年正月初八。地点是外公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事件是我和我妈正在商讨如何去爷爷家。
从外公家到爷爷家大概有五公里左右的路。通常只会在每天早上和下午有一趟直达公交,错过就没了。又或者,需要通过转一趟车的方法,不过里程数和价格相比上一种方法高上不少。打的倒是一种方法,然而春节期间不打表的的士司机漫天要价,令人望而却步。
也正是这种背景之下,我打开了手机向母亲大人推荐了一款打车软件。
Part. 2
母亲大人对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向来是被我所诟病的。单从手机的使用上来说,在大街小巷智能手机遍地的时候,她仍旧是抱着她近乎老人机的板砖,任凭我和老爸如何劝说,就是不换。直到去年老爸手机报销,抢了我妈的手机使用,我妈才终于勉强答应换部智能手机使用。
用我妈的话说,这些都是年轻人的玩意,一把年纪了,搞不好,学不会,就这样得了。我也是甚是无奈,只好接受她那宁可去纪念品店买十五一袋的特产吭哧吭哧拎大老远回家,也不肯相信我推荐的淘宝十块一袋包邮到家的性格了。
Part. 3
然而这次我妈还是听从了我的意见,尝试了使用一下我推荐的打车软件,几经操作之下,叫车,电联,没过一会儿便安全快捷的抵达了爷爷家,花费也比较便宜,用过之后直说好。
Part. 4
虽然总在嘴上觉得我妈不喜欢接受新东西,但真论起来我是不如我妈的,因为我的心中也藏了许许多多敢想不敢做的事儿。每每总会对一些事情心生向往,却又因为自己的担心,常常更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迈开第一步。
比如就写文这事来说,我向来是只喜欢也只接受大半夜坐电脑前用键盘敲,除此之外的我是一律不顾的。
然而随着事情的变迁,这种写文方式看起来古老而又陈旧。在时代的变迁和演化之下,已然有更多更好的写作方式诞生,比如用手机来记录脑海中的文字映像。
在此之前我不敢想象我会用手机敲打文字,这事在我眼里看来几乎疯狂,不可理喻,这感觉就像被同桌叫醒上台擦掉了老师刚写好还没来得及酱的一黑板例题一样。
然而事实却是手机输写,更快,更便捷,更碎片化。在手机不离身随身携带使用的今天,这种方法可以偷取大量时间来总结才发生的问题,记录一瞬间的闪光灵感。
择其不善,改之。
而我此时此刻正如今早站在十字路口打开新的app的母亲大人。
是时候踏出那艰难的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