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悉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的世界,热爱它,书写它。
此刻心上有一个地方
总有着记忆不能忘
已是熟悉的另一个故乡
度日如年的时光
茫茫人海的孤岛
却有千万颗心在祈祷
祈祷每颗孤独的心灵
始终能有爱将你围绕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为什么会有关,难道是因为玄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也许,《道德经》中老子说的是真正的“道”,是随俗而处,如光如尘
深夜,一篇一篇的微博从眼前滑过,我却仍然没有一丝思路。看着手机里一条条奇奇怪怪的消息,不禁小声叹息。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
远方的灯火连绵不断,通向不知的远方。我放下书本,走到窗边,伴着静谧的路边夜灯,心灵顺着流过了数千年的长江江岸飘忽着,飘忽过那匆匆略过的眼眸,飘忽过那沙沙作响的树林,飘忽过那人声交杂的都市,飘忽进某个思绪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特别的味道,淡然却又分明。因为压力而丧失的饥饿感又重换生机,生命的脉动在这静谧中磅礴。我走进了厨房,将锅里加入水生起了火,不一会儿锅外就敞开了白气,为夜晚带来了别样的温暖。眼睛逐渐沾染上了热腾腾的雾气,揭开锅盖加入面条,呼呼喘气的时候,我却忽然觉得有趣——有时候看不清,反倒令人无所畏惧。
远远传来的争闹声含糊不清,但无非也就是一些情绪的表达,太多的人们只去相信他们所愿意相信的,而一旦利益在前方引路,就更不用管对错了。更何况,这世间的对错哪里分的清呢?各自站在各自的利益处,纵使唇枪舌战,也分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在这无休止的争执之中,多少活生生的人们,多少丰富的心魄流失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呢?
并非没有人想去终止这样残酷的循环。一代一代的理想主义者们也曾发出过震耳的振呼: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每一次的呼喊都令人不禁回看自己的内心:除了满腔的欲望之外,我们还剩下什么?
这十几天来,我见证了太多荒谬的事。那些不愿打破心中那堵墙的人们,高呼着自己愿意去相信的口号,并去打击不愿意支持自己的人们。从最开始的震惊,到惊恐再到愤怒,以及如今的冷静。我和“沉默的大多数”们一起,淹没在这风波之中。我也了解他们的惶恐和无奈,毕竟,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还有几人能像指点别人一样若无其事的去指点江山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也有不同的文化认知,然后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也被迫背上“沉默”的骂名。在这样的时刻,大多数沉默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能为他们挺身而出——上一个愿意挺身而出的人可没有好下场,而他们背后的家庭谁来负责?
只是,沉默呵,沉默,愈发沉默,愈发沉沦其中,而愈了解,却愈感无力。在错综复杂,明暗交错的利益争夺之间,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无人知晓。庞大的利益链,切割的文化,无尽的争执,还有沉重的生活压力,早已让人自顾不暇。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注定要学会面对这一切:理想的幻灭。如今,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
在某个假想里,我已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各种不期而至的倦意击败了一千次,和荒谬的生活争论了数百个回合。但现实里,我一次也没有干过。因为我的精神和我的肉体一样脆弱,我无力,也不敢去改变。因此,我常常感受到这股无能的力量。正如在某个年少时的深夜里,刚刚学会自行车的我是如此兴奋,在漆黑的夜幕里骑着车漫无目地狂冲。随着速度越来越快,我不禁开始大叫起来,在这近乎无人的漆黑里呐喊着,一路嚎叫到火车站。回来的路上却叫不动了,嗓子喑哑,骑着骑着心里忽然泛起一丝前所未有的伤感,那是我有关理想主义体验的初夜。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
都与我们有关
每一个离合悲欢
谁能够体会苦痛辛酸
美丽的天使多么勇敢
默默无私奉献
终有一天病驱散
让幸福撒满整个人间
随着寒风阵阵,眼前的雾气也慢慢消散了。事物又重新开始清晰的出现,华灯之下的夜色朦朦胧胧,隐约照亮了某条曲折却又隐约可见的路。我把碗里有些冰凉了的面条慢慢吃完,然后在夜色之中,缓慢的走进,然后消失在无边的黑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