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蔡丰明研究员认为,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以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我们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重新认识筷箸习俗的文化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有意义。
筷子有很多种名称,先秦时期为“挟”,商纣时期称为“箸”,隋唐时期为“箸”或“筯”,宋元明清皆称“箸”。其间从明代开始,由于“箸”与“住”谐音,故改“箸”为“快儿”。
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特有的特色,科学表明,使用筷子可以使人脑更加灵活。远在商代的时候,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古人十分重视用餐礼仪,因此筷子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使用的筷子必须成双。首先,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中国人讲究“阴阳两和”、合二为一”,意求圆满。
除此之外,筷子的使用还有很多的禁忌:一、仙人指路,指的是拿筷子的时候,将食指伸出指着别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二、击盏敲盅,吃饭前用筷子敲碗,并且发出声音,像是乞丐要饭。
三、颠倒乾坤,筷子颠倒使用,好像饥不择食。
四、当众上香,筷子垂直插在碗中,好像给死去的人上香。
五、三长两短,餐前筷子必须溜齐的摆好,不能三长两短,长短不一。否则那样对人不吉利,死的意思。
六、泪箸遗珠,夹菜时,将菜汁落到其它碗里或是餐桌上,这是严重失礼。
七、定海神针,一双筷子,,拆开,用一根筷子扒拉,这对别人是一种侮辱和不礼貌。
八、品箸留声,筷子上的肉片吃嘴里了,筷子上还有汁,嗦了筷子头,发出很响的声音,非常的不雅,这就叫品箸留声。
九、执箸巡城,拿着筷子在桌上划拉一圈找,这也是很不礼貌的。
十、迷箸刨坟,用筷子满盘里找,这也是极不礼貌的。
学习了上述餐桌上筷子的礼仪文化, 会帮助我们在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使我们在餐桌上更加游刃有余,而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懂得了这些传统筷箸习俗,不仅让我们对我们的祖先既敬畏又感恩,同时又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