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昨天金球获奖名单没有它——是Sir一大不满意。
《毒枭》
IMDb第一季评分9.0。
豆瓣评分9.2。
在此之前已囊括无数赞美——
《每日邮报》:
这部美剧拥有比狄更斯小说还要多的情节,可以抓住你所有的注意力。
《媒介生活》:
在缓慢开头之后,这部讲述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的十集美剧,让人完全停不下来。
完全同意。
只是有一点,《媒介生活》说错了。
这不是一部十集美剧。
这是一部长达十个小时的纪实电影。
真实得让人不停WTF!
用一个稍微书面语的词是——魔幻现实主义。
开门见山——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
在高度细节化的现实背景环境中,嵌入奇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
这是一部哥伦比亚“毒枭”史。
上个世纪80年代,巴勃罗每天用飞机运输毒品,到美国迈阿密。
把迈阿密变成毒品之城——所有人都为白色粉末疯狂。
而他,赚得盆满钵满——个人财富达到30亿美元。
因为怕被查账,钱多到不能存在银行,他埋在地里。
连他妈妈的沙发都藏了一百万。
为了训练几只鸟呆在树上不飞走,烧掉100万美元。
对大多数人而言,钱是胆量的前提。
巨大财富让巴勃罗无所畏惧。
他的势力遍布南美洲。
要么拿钱让反对者闭嘴。
要不直接让他永远闭嘴。
前美国毒品管制局局长威廉·尤特对他们的评价是:
与这个集团相比,美国的黑手党就像小学里的学生,日本的山口组就像教堂里的唱诗班。
这是一个天生枭雄——远见,胆量。
他在第一次商谈中就看到了毒品运往迈阿密的商机。
在面对绑架事件时,果断召集其他贩毒成员成立联盟。
不惜一切代价杀死绑匪,还要陈尸拍照。
顺利成为哥伦比亚头号毒枭。
如果说截至目前,故事还没打碎你的下巴——
来吧。
这个毒枭还有更大的梦想——成为哥伦比亚总统。
这不是一个笑话。
事实上,他成功以自由党候选人的身份成为安蒂奥基亚省的候补国会议员。
就连以烧杀抢掠为生的M-19游击队都赞成。
人民爱他,称他为:
拉丁美洲的罗宾汉
这并不是讽刺。
为了走上仕途,当上总统,他做了许多“善事”。
兴建房屋,免费给贫民窟的人居住。
回馈故乡,创办大学。
出钱为麦德林兴建棒球场和足球场,赞助多支球队。
更夸张的是,直接发钱。
人民爱戴他,将其视为英雄,甘愿通风报信,帮助他逃避追捕。
一个过目不忘的细节是——
当美国缉毒局警官墨菲追捕巴勃罗手下,被一个小孩用枪指着,要求他放走犯人。
说白了,他的贩毒集团,哥伦比亚人民帮忙铸造。
在瞎子的世界,独眼便可称王。
如果说截至目前为止,故事还没打碎你的下巴——
那Sir想说的是——这不是一个故事。
这些不可思议的荒诞,都来源真实。
正如它开头的温馨提示。
魔幻现实主义,产生在哥伦比亚是有原因的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诺贝尔获奖仪式上发表演讲。
他讲到:
它(拉丁美洲)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故事的创作源泉。
上个世纪的哥伦比亚,就是犯罪的天堂。
在这里,毒品,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但讽刺的是——解决过后,它带来更多毒品和暴力。
警察成为摆设。
将捉拿巴勃罗作为使命的Carillo上校不敢信任身边的同事。
因为他们大多都被巴勃罗用金钱收买。
领着微薄的工资,与装备精良的贩毒集团抗衡,还要提心吊胆家人的安全。
从美国迈阿密过来协助抓捕的缉毒局警官墨菲,感受更为强烈。
到达哥伦比亚的第一天,个人护照资料就被传送到毒枭手中。
做爱时被楼下的机关枪扫射打断。
这还只是个开始。
无力和恐惧感无时无刻体现在追逐巴勃罗的过程中。
最终,这位来自美国的警官,只能由衷感叹:
在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为了不坐牢会灭掉证人,这里的毒枭则是烧掉整个法院。
说实话,看《毒枭》的过程,Sir数次想到《绝命毒师》。
同样是制毒贩毒,老白跟巴勃罗相比,真是太可怜了。
遭遇中年危机的老白,在得了癌症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
最后,这个走向死亡的癌症患者,在制毒中,找回男人的尊严。
这是一个人的史诗,展现了钱与欲是怎么唤醒一个好人心中的邪恶,没卵用的纯良,在被逼迫后,又喷发出如何嚣张的火焰。
但《毒枭》没有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
对于犯罪,巴勃罗可从一开始就很坚定。
面对警察,他气焰更高。
因为他生在哥伦比亚。
法律弱化,秩序混乱,人民天真愚昧。
《毒枭》不是情感真实,是细节真实。
一部毒枭史,也是哥伦比亚历史。
该剧导演是南美巴西人,若泽·帕迪里亚。
他的作品一向关注腐败和冷漠。
比如之前让他拿到柏林金熊奖最佳影片的《精英部队》,就以写实风格,又高潮迭起的剧情,让我们见识到地球某处正在发生的超现实。
2010年刷新多项巴西历史票房记录,成为巴西史上票房最高影片
《毒枭》延续了《精英部队》的风格。
不加修饰的记录手法。
灵活,高密度手持摄影带出一线的枪战体验——
为了尽可能地贴近真实,还引入大量原始素材,旁白对应的影像,完全来自历史事件。
而与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
帕迪里亚有意模糊英雄和恶人之间的界限。
还记得《教父》经典的最大原因么——
它不是黑帮风云,本质上,这是一部家庭电影。
在《教父》之后,当我们想将一个黑帮社会赋予血肉,不局限在打打杀杀,总会提及他们对家庭的关心。
在这方面,《毒枭》是《教父》的门徒。
巴勃罗是杀人不眨眼的贩毒头目。
同时,也是儿子眼中温情的父亲。
妈妈眼中孝顺的儿子。
以及妻子眼中英雄般存在的丈夫。
在杀人鞭尸之后,甚至和推着婴儿车的妇女微笑聊天。
在导演看来,好人和坏人——都是人。
所以,为了抓到毒枭不惜命的警官墨菲,在哥伦比亚的街头开车不小心撞到前面的司机。
面对他的骂骂咧咧,墨菲没有继续讲道理。
他直接拿出枪指着司机的额头。
事情解决。
为了更加忠于现实,还原历史。
编剧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阅读了几乎所有相关的书籍之后,也采访了所有相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
除了埃斯科瓦尔(因为他已经死了)。
演员们的必备功课是学习西班牙语。
饰演巴勃罗的是之前《精英部队》中的男主角,缉毒队长瓦格纳·马拉。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重新回到大学学习西班牙语,增重了40磅,并几乎阅读了所有关于大毒枭的文献资料和现代哥伦比历史。
所以外貌与原型不尽相同。
但说话的腔调,表演的神态,够了。
扮演墨菲警官的是《消失的爱人》(Gone Girl)男星波伊德·霍布鲁克(Boyd Holbrook)。
这个从美国飞过来的缉毒局探员,在哥伦比亚,几乎被重新洗脑。
在法庭,法官为了避免贩毒集团的报复,带上了和强盗一般的面具。
在这个魔幻大地,正方规则并不适用。
美国人民更烂漫。
当停尸房都装不下死于毒品斗殴的尸体。
探员依然宣称:
他只是一个毒贩而已,并非直接威胁。
真实又狠辣的WTF现实,不停刺激你多巴胺的分泌。
荒诞强烈,而持续。
不必夸张,《毒枭》确实已好于绝大多数电影。
制作水准向电影看齐的同时——又无需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顾忌全球市场。
打出更惊人的尺度与不常规的套路。
而得益于足够的时长,可以通过更严谨,细密的布局,将观影快感延长,翻倍,形成电影难以比拟的余震。
真正的大片。
在Sir心里,今年年度美剧前三分别是,《毒枭》,《冰血暴》,《奥丽芙·基特里奇》(口味因人而异)。
这真是美剧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