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家乡的一个重要节日“六月六”,按照习俗,每家每户会包粽子,做糍粑,或者其他的小吃。还会有热闹的集市,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妇女们穿着民族服饰参加包粽子、捏糍粑、织草鞋等比赛。男的会有山歌、打篮球等比赛。村民们还一起在河边玩捉鱼比赛,捉到的鱼可以带回家。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当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
记得到外地上大学之后,就没机会在家里过这个节日了。小时候特别期待这个节日的到来,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和小伙伴们穿梭在人潮拥挤的集市里买各种小玩意,或者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粉。
昨天妈妈给我发微信,说:“今天要包粽子了,我是多包一些放在冰箱等你回来吃还是等你回来再一起包?”我说:“等我回去再一起包吧!”她说:“有点说不出口,看着别人都回家过节了,有点想你了!”……我回:“好久就想回家了,我也想你了。”
妈妈从我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一个人在家带我,那个时候她一个人要干很多活,估计也是不适应一个人肩上的重担,常常对我发脾气。记得每次我都躲在房间哭,就会在日记本上写下那个年纪仅仅只是难过的难过,一遍又一遍地祈祷自己快快长大。初中以后妈妈的脾气好了很多,或许也是因为我长大了,懂事了,好像某种程度上离妈妈更近了吧。初中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到了高中就每个月回家一次,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了疲惫,积攒了太多的孤寂,每次回家妈妈都很开心。上了大学,只能半年回一次家,二十出头的我竟开始像个小孩,总是楼上楼下地找妈妈。妈妈没有“责备”我的“长不大”,只是不厌其烦地问我想吃什么,喜欢听我说我看到的世界。
妈妈是个不善表达情感的一个人,每次打电话不会说“想你”也不会问“你想我了吗?”这两年她学会了用微信,常常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这是第一次她说想我了。不过我很清楚,这样的想念在她的心里重复过千千万万次。每年春节一过,每次还没到她生日(正月初七)就要开始新一年的送别。她生日前送姐姐,元宵节左右送我,正月一过送爸爸,然后她又开始漫长的等待,等待我们这些她爱的人回家。一包又一包的行李,装满了所有她能拿出手的、她觉得外面吃不到的、满满的爱。
这样说起来,其实不只是妈妈,我们一家人都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太多的爱意只能化作一句又一句的嘘寒问暖。
明明都很爱彼此,却迟迟说不出口,这样的性格更适合用行动来表达感情吧。就好像小时候被妈妈搂在怀里,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牵着姐姐的手……长大以后变成,挽着爸爸妈妈的手臂,依然牵着姐姐的手。但是妈妈都跨出了那一步,表达了她的思念,那么我也要大胆的去表达我对她们的爱。明天晚饭时间,我一定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说出那些让我们都会尴尬、会沉默、会不好意思地一笑带过的话。我只知道,说出那些话的我会是无比开心的,听到那些话的爸妈也是欣慰的。
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都很明白是爱彼此的,只是缺乏沟通和表达。有的时候还是要跨越那些不好意思和羞涩,短短的三个字带来的是无尽的温暖和爱。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我们大胆的说出来,因为我们无法知晓,积攒了多少的幸运才能遇见他们。
有的机会错过了就没了,日后再弥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当面前有合适的机会,就不要再安慰自己:下次吧。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慢慢地这会成为一种习惯,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我们爱的人,我们爱的人们越来越爱我们。
越长大就走得越远,但是走得再远,最想念最不舍的还是家,还是家中盼着你归来的父母。他们很普通,普通到是千千万万父母的其中之一,但他们却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的巨人,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挂念。
盼着归期一天一天的靠近,想用最快的速度跨越这千山万水,回到那间温暖的木房子。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就能听见妈妈打油茶的声音,在一旁爸爸添着柴火,我去叫醒赖床的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