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老公出差,孩子外出参加学农活动,家里没人等我。快到下班时,突然觉得心里有点无着落的感觉,似乎不知道晚上该做点什么,该去哪了。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突然不习惯了。
午餐时,几个同事聊起孩子,大家都觉得像我一样,有个女儿,可以一起逛街,一起扮美,一起聊天,挺幸福的。
突然,有个同事偏头转向我,说:“以后你女儿上中学了,特别是上大学了,应该就不会愿意跟你玩了哦,会不会很寂寞呀?”
我一怔,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呢,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个同事答道:“那就再生一个孩子玩呗。”
大家都笑了起来。小年轻,以为生个娃像喝鸡蛋汤那么容易呢。
静谧的夜晚,坐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我又回想起这个话题。
几天前的某个早上,我送女儿上学,在路上,聊到一个词”孤寡老人“。我联想起了那些空巢老人,心想也许有一天,闺女展翅高飞了,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忍不住说了一句“以后,我也会成为孤寡老人呀。”
女儿诧异的看了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么? 《我们仨》里面就是这样。我是媛媛。”
我心里一惊,想到杨绛文中表述的那种无望的等,无人可等的悲凉,赶紧否认“怎么会呢,傻孩子,我不是这个意思呢。我用错词了。”心里“呸呸”了几下。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我赶紧转移话题了。
孩子聪颖,喜欢读书,有时候也特别敏感,敏感到让你有些害怕。
将要分离的时光,在我看来好遥远。我似乎并不太焦虑这种分离,只是尽情地享受着现在。即便是闺女已上五年级,即将进入中学,也许很快要与我开始定时的分离,可在我看来,这似乎也是遥远的未来。也许,只我是不愿意去想吧。
上周我去外面旅游了几天,孩子送我出门,一直送到小区楼下的士旁。她搂着我,不舍得分开,说会很想我很想我。那种依恋的感觉,让我觉得我似乎应该早点回家,因为我知道她会在家热切地等我。
果然,到了旅程的中期,我就开始忍不住地牵挂她了,我拍的各色小女孩的照片数量都要媲美拍的当地景色的照片了,我把那些白色的黄色的黑色小女孩统统看成她,带着满满的爱去拍。
今天,是孩子外出参加活动的第一天,我和她爸都忍不住在工作忙碌的间隙,去班级微信群里,找寻孩子的照片,端坐的、站立的、行走的,甚至视频里奔跑的都不放过,我在老师发的一个小视频里发现了一个拿着黄色饭盒的快速奔跑的小孩很像她,于是连续看了三遍,想定格在那一个画面,仔细看看她,可惜,没成功。
她爸爸在他的办公室跟我做着同样的事,即便只是一个背景或侧影的照片,也被她爸爸翻出来,分享给我。果然是亲爹,是真的爱孩子呢。
宝贝,在外学开心、玩开心哦,我和你爸等你回家,好殷切呢。
我的手机上有一个屏保图片,图片上的文字曾打动了女儿,她也特别地分享了给我:幸福就是有人等着你,有人在家等着为你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