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这个词,相必大部分你我都是舒坦的,因为我们往往会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告知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对我们的认可与尊重,更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与保护,所以又有谁会拒绝被偏爱呢,今天得空上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哲学课,陈老师讲到了爱与自由,那爱是什么呢?我们真的懂爱吗?许多人会回答:当然,我们懂啊。再想想朋友们,真的吗?到底什么才算爱呢?如果爱这么容易就学会了搞透彻了,那人世间为何如此多的错误与伤痛都源自于爱呢?那为什么人们在爱中往往会察觉痛与累而不是纯纯的快乐呢?所以我个人认为,爱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塑造、磨砺、重塑自己的灵魂,它在我们心中一次次破碎,再被我们重拾、搭建。最终不过告诉我们人生中孤独是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异常珍贵而美好。因为美好所以得以让爱滋养,那爱一定源于两者之间或者是多人之间吗?不见得,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与三类人在相处:1.我们与世界。2.我们与自己。3.我们与他人。所以爱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说是多元化的,是可以共振的,想必这也是其精妙之处。那你我可曾想过以上这三者关系的先后顺序呢?它有没有一个机制规律呢?如果顺序不对会怎样?我思考了很多次,不能说一定正确但总是大体上让我感到舒服的。我想是2、1、3的顺序了,我之所以将2放在首位自然是极其重视个人独立精神的,若人失去独立性,无论是心理或是生活上都必将成为一种他人与自我的负担,没有立体的灵魂,又有何去爱与被爱的意义呢?既然大家都祈愿爱是纯洁无暇且美好的,那两个高度立体的灵魂相碰撞我相信结果不言而喻,反之,爱到成了两个浑浊不堪灵魂的纠缠拉扯,必将苦起终生,百思不得其解。
那何为独立性呢?何为立体的灵魂呢?我想这个定义是多元化且不确定的,但是就爱这一个点来论,我认为便是足够爱自己,让自己明白自己的立体的,先自沉稳,而后爱人。一个人不懂得自爱又何谈与他人相爱呢,如果你是一个只追求平平淡淡柴米油盐不需要精神层面交流的家伙,那自当我的话是框你的吧,但我想现如今的高度教育社会,你我已不再仅仅追求凑在一起生存的状态了,我们必然是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灵魂高度吻合、可以融合的另一半,他可以是朋友亦或是伴侣、家人……当两个灵魂深度、剖析、交融、碰撞、再度交融在一起一次又一次的时候,我们与对方就会被一种奇妙的力量牵引在一起发生灵魂的共振乃至行动的一致与言语的不断交流,这样的关系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的,这样的关系是利益与物质、岁月与琐事都磨灭不了的,因为灵魂的高度交融,我们双方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为灵魂共同体,那又何来分开一说呢,那又何来爱与被爱呢?因为你早已成为我心中那个与我自己一样重要的人了,我学会了自爱,当然也会爱你,所以这就是为何爱自己的人往往也会被爱。
最后我还是要说清楚说明白什么是自爱的准则,自爱不等于自私与放纵,自爱,一定是积极的,自尊自爱,顾名思义是建立与尊重他人与自己、爱护他人与自己的环境下逐步叠加、沉淀而形成的,而不是自私、打压他人而所得的快感成为的自私虚伪代名词,所以爱,真的需要与时俱进,爱,真的需要学习,爱真的需要你自己深刻了解、认知、修正与思考。
希望你我都能够成为芸芸众生中拥有立体而充满爱意的灵魂,常与爱相伴,常与有趣的灵魂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