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沉迷漫画不可自拔。当翻完了家里所有的《红楼梦》,《人到中年》这样的小人书的时候,路边一家隐蔽的租书店引起了我的注意。长长一排的漫画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天马行空的故事,美丽的画面,于是足足在里面呆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不务正业的羞愧感,让我没有贸然去租。当然,更因为那个时候家里人没有给我零花钱的习惯。之后,我开始攒钱去看漫画,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漫画,准确的说,日本漫画,带我进入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日本文化对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之后日本的小说,电影,歌手,乐队,他们钩织了一个绮丽的梦境。所以当我第一次到日本,看见金阁寺的时候,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的语句开始浮现。那种激动的感情,是往后将不会再有的。如同,一个看不见的朋友一直在你的身边,等你有天见到了他,这样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感激他在你身边的日子,也明白,是说再见的时候。
因为种种的机缘,我现在有机会深入到了日本的社会,日本的一切从一个遥远的梦境成为了异托邦。异托邦的说法源自福柯,他的描述中“这是一种不同于自我文化的“他者空间”,同时具有想象和真实的双重属性”。
我要理解融入日本这个社会需要漫长的时间,真实的生活却不真切的感知。那些青少年时期存留的文化印记,使这里更像一个主题公园,我的所有行动都是参与的游乐环节,所有的行为都像是游戏中的指令。但是终有一天,当我能够把这些变成了自己的经历,这些快乐、痛苦、感伤、刺激、恐惧……它们都归于我自己的时候,我便从这个主题公园里毕业了。
大数据时代,你看到的更多是根据你的偏好选出的内容,于是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我在微博上会看见大家说日本的好与坏,这些东西来自于真实,但是当把它们独立的,简单的抽出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异托邦,人很容易管中窥豹。当大量的信息都指向你希望的,这种认同感是快乐的,有益于缓解现实社会的压力。成为不完美社会里的补丁。
可是如果没有人想过走出来,这种情调会成为不断坚固的城墙,粗暴的隔绝多元化的认知。人们不再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而是非黑即白的站队,像植入了芯片的机器人。一旦对立的异托邦发生冲突,大家会快速击杀异类。
有人悲于此,有人乐见其成。不管什么时候,最恶心的莫过于不把人当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