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遐想
无论城市商场,还是乡村小店,酒总是异常醒目的高踞于柜台。茅台汾酒一滴香,汉武丝路女儿红,泸州剑南杏花村,滨河莫高金六福。从豪华宾馆到低小茅屋,从节日喜庆到平日相聚,酒总是登台表演的主角,特别是春节期间,普天同庆,酒可谓是雄纠纠气昂昂的涵盖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
饮半瓶酒,驰神于遥远的时代。自酒祖杜康开掘酒的源头以来,便繁衍出无数酒的流程,有淙淙溪水,有浩浩江河;有时温婉和悦,有时沉郁凝重,有时惊世骇俗,有时风平浪静。茫茫岁月里,漫漫酒河中,最耀眼最灿烂的当是酒与文人结下的不解机缘。
看,人才济济的豪宴上,一气宇轩昂者正手舞长剑,口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也许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奸雄开创了“借酒浇愁”的先河,此后,一股吟愁的酒河便在数千年的文化大地上蜿蜒流淌,经久不息。
徘徊于垅亩,清风明月,悠然南山,飘乎耳畔的是“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的长歌,然而那洒脱中难掩心灵的忧愤、伤感,如轻虚的灰下盖着灼灼的火。
步入酒楼,惊异的看到壁上题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势如黄河之水,其迹若腾空之龙,视之读之,眼前飘来一人,有仙人之态,眉宇间却郁积一股戚怨。我低头深思,却不解聚山川豪气、含日月精华的酒肠为何仍抵不住“愁”绪的折腾。怀着满腹的疑惑与沉思,来到成都郊外的草堂,见柳荫青青,燕飞斜斜。入屋,有书列于桌上,取一本,翻之,有诗一首呈于目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什么?为什么“诗仙”“诗圣”都愁肠百结?酒呀,你承载了多少辛酸与悲苦、无奈与惆怅、压抑与失意?我逃遁般的匆匆返回,然而一个雄浑的声音似山洪一般席卷过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又是酒中愁!迸射着理想的火花、激荡着建功的渴望的酒中愁呀!
大梦初醒,惊魂甫定。眼前这杯酒似乎并不纯,有一种透明的浑浊含在里面,又想起刚才的梦,不禁感叹:“酒,销愁,梦悠悠,把万事休,魂儿蟾宫游,晓来白发依旧,才道梅雨满神州。”他们总算在酒中找到了短暂的安慰和栖息。后来读书,看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才知有时酒并不能“把万事休”,便窃笑自己浅薄的谬误了。然而,酒与愁的千古情结却构成了一道凝重的文化风景线。这情结宣泄着压抑,张扬着个性,昭示着个体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带来的丰富深厚的蕴涵。
酒为英才的潦倒而叹息,人借酒的燃烧而自焚。“酒中愁”似乎成了酒文化的主调。
倏而又想到破了“三碗不过冈”的禁律的英雄,拳拳痛快淋漓,驰名天下,乃酒曲中彻天春雷。然而聚义厅中的酩酊大醉并没有演绎出普天的欢笑、永恒的太平。古往今来,多少性格如酒的好汉高唱着“砍头不过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走向刑场。酒气中挥洒着漫天的悲壮慷慨,酒为他们祭典,也张扬着无畏的气概。最惊心动魄的是高粱酒腾起的熏熏大火,彻头彻尾的赤裸了不屈的性格、奔放的灵魂,宣泄着一个民族充满血腥的愤怒和反击。
酒,升华为民族精魂。
收心敛思,骋目寰宇,却发现了另一个天地。笙歌燕舞的酒吧,弥漫着舒缓而祥和的惬意;灯昏壁暗的茅屋荡漾着恣意而酣畅的朗笑。书海文潮中难得窥见酒的伤感与愁绪,历史不再撒播英雄末路的无奈和好汉就戮的悲壮。酒曲中,又荡漾着另一种情韵。这是历史嬗变的必然,还是对古人故意调侃?
酒,成为历史沧桑的佐证。
也许这才是酒的归程。它找到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也蕴涵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