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分享
今天肚子饿了,我想“使唤”小丫头去一楼拿水果上来给我吃,一般情况下她是不愿意的,所以这次我主动示弱,我说:宝贝,妈妈现在好饿啊,如果能吃点东西应该就好了。她就帮我下去拿东西吃了,在想为什么有时候家里的小朋友不愿意帮大人做事,其实就是被命令,不被尊重。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能体会到,因为命令的方式,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他对于别人是有价值的存在,当他感受到被别人需要的时候,这时候才能让他有满满的成就感,或者激发他作为子女身上本有的那份孝心,也就是人性。
晚上带孩子们来游乐场,突然侄子跑出来跟我分享他在沙堆里捡到的卡片,我马上下意识地让他还回去。换作以前我可能会觉得应该是哪个小孩玩了忘记带回去,会觉得没事,而且只是一个小东西,那孩子捡到了就让他玩。现在会站对方的角度去着想:要还回去,第一那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第二丢了东西的孩子等下如果想起来回来找,找不到的话会很伤心。父母能做的是什么,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站好父母的这个位,做好身教榜样,孩子不会看我们说了什么,而是会看我们做了什么。
刚才小丫头跑出来跟我说:“妈妈,帮我打开水杯,我要倒一些水给他。”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变化就是从一件有可能被部分家长忽视的小事开始,以前她基本上不会想到或看到别人的需求,只关注她要什么,但她现在慢慢地会了...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在我们有正向教育的前提下,能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祝福天下所有的儿童都能拥有一个快乐自在幸福的童年。
主题分享
《道德经》大成若缺: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
对的,看似最完美的事情也往往有其中的一块不完美。但往往自己就很追求完美,做事就想不出错,受人好评,所以在做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很会扣细节,这样的心态做事,这样的方式做事,就会非常累。还好通过在工作上这几个月来有意识地去锻炼,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心有平衡了那么一点点。即使就一点点进步,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成长,我想这就是成长带来的喜悦。
记得有一次,同事让我去接手她手中的一件事,那件事对我来说有点挑战,工作的结果也是要面向全单位,自己马上下意识地害怕起来,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做错了。但后面还是担当起来,并在心里告诉自己:没事的,第一次做,做不好没事,现在自己是什么水平就做出什么效果,做多了慢慢地我就会越来越熟练,也能越做越好,所以后面去做这件事时,自己一点也不紧张。所以接受自己很关键。
有一天我和同事说,我害怕做拍照,摄像这些事。她很惊讶说:这有什么?所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要去修的部分,以及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要去完成的使命。希望在新的一学期里,自己行动起来,越怕什么越要去做事什么,破自己的畏难情绪和完美玻璃心。